近年來誕生的 ANC主動降噪技術,讓藍牙耳機的功能往前邁進了一大步。依靠晶片運算搭配專屬軟體,除了能夠擁有極佳的音質表現,優秀的隔音效果也讓用途更加廣泛。不僅是音樂愛好者,就連商務人士等需要日常通勤的使用者都可派上用場,可說是目前市面上最受歡迎的耳機類型之一。
只是諸如 Apple、SONY、Jabra、JLab 等品牌都在這塊領域推出各種商品,除了耳罩式、入耳式等類型以外,價格上也有相當差距,消費者難免會為找出適合的款式傷透腦筋。這次就要介紹一些挑選降噪耳機時需要留意的規格,並且精選多款商品推薦給大家,其中也有相對平價與功能性出色的物件,希望讓大家能夠更快鎖定喜歡的款式型號,在購買時更加輕鬆順利。
顧名思義,降噪耳機的原理是透過麥克風偵測周圍環境音,並過濾掉像是引擎聲等固定的低頻聲響。除了常常需要利用大眾交通工具通勤的學生及上班族以外,在工作中也可以透過這個功能來阻擋噪音,藉此提高專注力並增加工作效率。順帶一提,還有一些商品可以調整降噪等級以適應不同場合與用途,使用起來相當便利。
市面上有許多有線或無線藍牙配對的降噪耳機可供選擇,不管是單純喜歡聆聽音樂,或想要在路途中不受到外界聲音干擾的使用者,都不妨可以嘗試看看這類型的商品。
接下來要說明該如何依照個人需求與用途挑選適合的降噪耳機,請參考這些項目以後,篩選出符合自身喜好的款式型號。
在購買降噪耳機之前,要最先留意的想必就是聲音表現了。影響耳機音質的因素其實不算少,除了較為主觀的聽感,以及喜好的音樂類型以外,建議先從影響到解析度的規格開始看起。除此之外,若使用無線方式連接的話,藍牙的編碼方式也可能讓聲音細節與延遲程度出現些許差異,因此務必要詳細確認。
每一副降噪耳機都會有不同的調教方式,若想要比較各商品之間的音質差異,影響解析度的「響應頻率範圍」是較容易觀察的參考標準之一。響應頻率關係到極端高音與低音的表現方式,範圍越大越能還原出音樂的各種細節,並營造出豐富的層次感,相對擁有較佳的震撼力與臨場感。
相對而言,若頻率響應範圍低於人耳可接收的頻率,就很容易漏掉高低音的一些細節,導致整體聲音表現較為平板、沒有立體感。雖然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聽感,但這些數值化的規格較容易辨識,因此請務必先確認這些項目,有基礎了解後才能進一步篩選出適合的商品。
若耳機使用無線藍牙配對連接,傳送音訊時會需要經過壓縮後才能發送給接收端,而執行這項工作的就是編/解碼器。編/解碼格式會影響到音質與聲音延遲的狀況,其中 SBC 支援的裝置最多,但音質差、延遲也高;至於最能還原音樂細節的則是 LDAC。
通常來說,Android 系統支援的格式較多,iOS 則只能連接 SBC 與 AAC。但想擁有比較好的音質,Android 的用戶建議選擇「aptX」以上,iOS 以「AAC」為主會比較好。順帶一提,除了耳機以外,智慧型手機等發送訊號的播放器,也需具備相應格式才能正常運作,因此請記得確認手上裝置是否支援,才能享有最佳的聲音表現。
降噪耳機連接方式區分成穩定且不會有聲音延遲的「有線連接」,與不受音訊傳輸線干擾的「無線連接」兩種類型,請依照個人需求選擇適合的商品。
由於傳輸線的頻寬比藍牙還要高,因此可以完整發揮出耳機的潛力,在聲音表現上相對較好,而且也不容易出現漏音的狀況;再加上不需要充電,只要連接上裝置就能直接運作,除了對音質有所要求的音樂愛好者以外,也很適合遊戲玩家使用。可是傳輸線不但有長度限制,在收納時也容易糾結在一起,需要花費心力去維護。
附帶一提,目前有許多透過藍牙配對的商品,在電力耗盡時也能連接原廠傳輸線當作有線耳機使用,運用彈性較大,有這類需求的使用者也可以嘗試看看。
無線連接的優點就是可不受傳輸線干擾,能夠輕鬆接收音樂,不用擔心線路糾結或是脫離裝置導致無法收聽。為了解決早期容易漏音的問題,目前市面上的商品都內建高效能晶片,能有效降低因訊號不良導致音效中斷的狀況。除此之外,有鑑於藍牙配對會有少許聲音延遲,看影片時的體驗較差,想改善的話建議選擇「aptX LL」等低延遲的編碼格式即可。
另外,由於無線耳機需要電力才能運作,因此也請記得確認內建的電池容量,並以連續播放時間較長的商品為主。若常常出門的話,除了續航力以外,也可以留意是否具備快速充電功能,如此一來就能最大限度減少充電時間,使用上會更加舒適有餘裕。
降噪耳機可以隔絕外部的噪音,在使用上相當方便,但如果透過其他更加進階的輔助功能,就能適用更多不同的場合。接下來就要針對一些額外的項目進行說明,讓大家可以更加瞭解降噪與其他機制的運作方式。
降噪耳機是透過內建麥克風偵測外部環境音,並且運用相反的聲波抵銷,藉此來達到消除噪音的效果。降噪功能越強大,在聽音樂的時候越不容易受到外界聲音干擾,但也可能會因為無法注意到外界的警示而發生危險。因此若是能夠自由調整降噪等級,就能視場合與用途進行切換,在需要專心工作時隔絕其他噪音,移動中則可允許外部聲音進入。
另外,降噪效果越出色的商品,在處理噪音時會更加自然,讓使用者沒有違和感;如果還有搭配具備強大隔音性的耳罩,更能擁有極佳的沉浸氛圍。但若是性能較差的耳機,不但無法有效隔絕外部聲音,而且還可能會引起頭痛、耳鳴等不舒適的症狀,因此請務必慎選。
搭載降噪功能的耳機雖然大幅提高隔音效果,就算身在戶外也能沉浸在喜愛的音樂當中,但如果有汽機車等交通工具從視線死角接近時,很容易會因為沒有聽到聲響而無法察覺危險。為了避免這類狀況,有許多商品會內建可接收外部環境音的功能,就算正在聆聽音樂也能隨時注意路上狀況。
順帶一提,這類功能依照不同品牌可能有「環境音」、「通透模式」與「監控模式」等不同稱呼,請記得要詳細確認相關規格。
降噪耳機有各種不同的類型,除了「貼耳式」與「耳罩式」以外,還有相對輕巧的「入耳式」。由於耳機類型關係到攜帶方便性與貼合度,請依照配戴習慣與喜好挑選適合的款式。
貼耳式的耳罩會直接貼附在耳朵上,在配戴時感受到的壓迫感會比較強,長時間使用可能會出現疲勞的狀況;而且由於沒有完全罩住雙耳,播放時容易出現漏音而影響到周遭路人,較適合於家中使用。只是不同型號商品在鬆緊度與穩定度的部分可能會有差異,仍建議試戴後再決定是否購買。
但也因為耳罩體積較小,若是搭配可折疊結構的話,便能夠大幅提高攜帶時的方便程度,輕量、穩定的特色也適合於運動時配戴。若想減少出門時的負擔,貼耳式是個不錯的選擇;亦有些注重時尚氛圍的使用者,會特別挑選價位便宜的入門款來用。
耳罩式的耳機因為會將雙耳完全籠罩住,因此具備強大的隔音性且不容易漏音,適合在上班上學通勤時配戴。但為了包住整個耳朵,通常機身的體積相對較大,有攜帶需求請務必確認尺寸是否能夠接受;另外與貼耳型相比也重上許多,挑選時建議以重量較輕的商品為主,使用上會相對輕鬆。
而根據不同的品牌與款式,頭帶的鬆緊度與大小也不太相同,為了避免在配戴時出現夾頭的狀況,亦建議試用後再決定要不要購買。
顧名思義,入耳式就是透過深入耳道的導音管與耳廓來固定耳機,擁有最小的體積與重量,配戴時幾乎感覺不到任何負擔。尤其是時下最受歡迎的真無線耳機,由於完全沒有線路干擾,再加上外型相對低調不張揚,很適合商務人士使用。
不過與耳罩式、貼耳式相比,由於體積差距沒辦法內建大尺寸的驅動單體,比較不容易感受到強勁的聲音表現;而且電池容量小、連續播放時間較短,沒電時需要透過充電盒補充電力,若需要長時間聆聽音樂的話,可能會感覺到些許不便。
驅動單體會透過振膜的震動將數位訊號轉換成聲音,是耳機最核心的部位,大部分都以「mm」為單位來標註口徑大小。一般耳罩式耳機內建的驅動單體大約為30~55mm,入耳式則在10mm 左右,口徑越大動能越強,低音的效果也會越好,相對來說可以體驗到較強的震撼感;但配戴時的壓迫感也會增加,因此需要審慎確認相關規格。
以耳罩式耳機來說,建議挑選直徑在35~45mm 左右的商品,如此一來不但可以得到高低音相對平衡的聆聽感受,而且耳罩的大小也適中,配戴起來較為舒適。
N400NC
NT$ 2,399
耳機類型 | 入耳式 |
---|---|
連接方式 | 無線 |
編碼格式 | SBC、AAC |
響應頻率 | 10Hz~20kHz |
環境音功能 | 有 |
降噪等級 | – |
驅動單體尺寸 | 8.2mm |
重量 | 15.4g |
接下來就是各位迫不及待的降噪耳機人氣清單,歡迎大家參考選購指南進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一款耳機。
Tune 660NC
NT$ 5,400
耳機類型 | 耳罩式 |
---|---|
連接方式 | 無線、有線 |
編碼格式 | – |
響應頻率 | 20Hz~20kHz |
環境音功能 | – |
降噪等級 | – |
驅動單體尺寸 | 32mm |
重量 | 166g |
S6HCW-L003
NT$ 6,159
耳機類型 | 耳罩式 |
---|---|
連接方式 | 無線、有線 |
編碼格式 | – |
響應頻率 | 20Hz~20kHz |
環境音功能 | 有 |
降噪等級 | – |
驅動單體尺寸 | 40mm |
重量 | 232g |
EH3 NC
NT$ 7,650
耳機類型 | 耳罩式 |
---|---|
連接方式 | 無線、有線 |
編碼格式 | SBC、AAC、aptX、aptX LL、aptX HD、LDAC、HWA |
響應頻率 | – |
環境音功能 | – |
降噪等級 | 30dB |
驅動單體尺寸 | 45mm |
重量 | 約293g |
W820NB
NT$ 2,390
耳機類型 | 耳罩式 |
---|---|
連接方式 | 無線、有線(Type-C) |
編碼格式 | SBC、AAC |
響應頻率 | 20Hz~40kHz |
環境音功能 | 有 |
降噪等級 | 38dB(七段調整) |
驅動單體尺寸 | 40mm |
重量 | 220g |
NT$ 19,990
耳機類型 | 耳罩式 |
---|---|
連接方式 | 無線、有線 |
編碼格式 | SBC、AAC、aptX |
響應頻率 | 20Hz~22kHz |
環境音功能 | 有 |
降噪等級 | 可調整 |
驅動單體尺寸 | 40mm |
重量 | 285g |
NT$ 3,680
耳機類型 | 入耳式 |
---|---|
連接方式 | 無線 |
編碼格式 | SBC、AAC |
響應頻率 | 20Hz~20kHz |
環境音功能 | 有 |
降噪等級 | – |
驅動單體尺寸 | 8mm |
重量 | 10g(單耳) |
NT$ 5,388
耳機類型 | 入耳式 |
---|---|
連接方式 | 無線 |
編碼格式 | SBC、AAC |
響應頻率 | 20Hz~20kHz |
環境音功能 | 有 |
降噪等級 | 可調整 |
驅動單體尺寸 | 12mm |
重量 | 7g(單耳) |
NT$ 18,490
耳機類型 | 耳罩式 |
---|---|
連接方式 | 無線 |
編碼格式 | – |
響應頻率 | – |
環境音功能 | 有 |
降噪等級 | – |
驅動單體尺寸 | – |
重量 | 384.8g |
HD 450BT
NT$ 6,990
耳機類型 | 耳罩式 |
---|---|
連接方式 | 無線、有線 |
編碼格式 | SBC、AAC、aptX、aptX LL |
響應頻率 | 18Hz~22kHz |
環境音功能 | – |
降噪等級 | – |
驅動單體尺寸 | – |
重量 | 約238g |
WH-1000XM4
NT$ 10,990
耳機類型 | 耳罩式 |
---|---|
連接方式 | 無線、有線 |
編碼格式 | SBC、AAC、LDAC |
響應頻率 | 4Hz~40kHz |
環境音功能 | 有 |
降噪等級 | 可調整 |
驅動單體尺寸 | 40mm |
重量 | – |
商品圖片 | ![]() SONY索尼 | ![]() Sennheiser森海塞爾 | ![]() Jabra | ![]() JLaB | ![]() FiiO | ![]() B&O | ![]() Skullcandy | ![]() JBL | ![]() Apple | ![]() EDIFIER |
---|---|---|---|---|---|---|---|---|---|---|
商品名稱 | 無線耳罩式耳機 | 無線藍牙降噪耳機 | Elite 85t Advanced | Epic Air Sport 真無線耳機 | 藍牙降噪耳罩式耳機 | BEOPLAY HX 舒適型頭戴式耳機 | VENUE 藍牙快充耳罩式耳機 | 藍牙主動式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 主動抗噪藍牙耳機 |
特色 | 領先全球的智慧降噪功能 | 有線或無線都能擁有好聲音 | 低調外觀,強大效能 | 配戴穩固,專為運動而生 | 支援各種編碼的超高相容性 | 準旗艦級的音樂饗宴 | 連接App,輕鬆追蹤耳機位置 | 體積輕巧的音樂小鋼砲 | 獨特蘋果美學帶來極佳質感 | 平價且功能齊全的超值商品 |
價格 | NT$ 10,990 | NT$ 6,990 | NT$ 5,388 | NT$ 3,680 | NT$ 7,650 | NT$ 19,990 | NT$ 6,159 | NT$ 5,400 | NT$ 18,490 | NT$ 2,390 |
耳機類型 | 耳罩式 | 耳罩式 | 入耳式 | 入耳式 | 耳罩式 | 耳罩式 | 耳罩式 | 耳罩式 | 耳罩式 | 耳罩式 |
連接方式 | 無線、有線 | 無線、有線 | 無線 | 無線 | 無線、有線 | 無線、有線 | 無線、有線 | 無線、有線 | 無線 | 無線、有線(Type-C) |
編碼格式 | SBC、AAC、LDAC | SBC、AAC、aptX、aptX LL | SBC、AAC | SBC、AAC | SBC、AAC、aptX、aptX LL、aptX HD、LDAC、HWA | SBC、AAC、aptX | – | – | – | SBC、AAC |
響應頻率 | 4Hz~40kHz | 18Hz~22kHz | 20Hz~20kHz | 20Hz~20kHz | – | 20Hz~22kHz | 20Hz~20kHz | 20Hz~20kHz | – | 20Hz~40kHz |
環境音功能 | 有 | – | 有 | 有 | – | 有 | 有 | – | 有 | 有 |
降噪等級 | 可調整 | – | 可調整 | – | 30dB | 可調整 | – | – | – | 38dB(七段調整) |
驅動單體尺寸 | 40mm | – | 12mm | 8mm | 45mm | 40mm | 40mm | 32mm | – | 40mm |
重量 | – | 約238g | 7g(單耳) | 10g(單耳) | 約293g | 285g | 232g | 166g | 384.8g | 220g |
商品連結 |
看完上述的介紹之後,相信大家對於降噪耳機都有了一定認識。但畢竟其機能跟一般耳機相比有些不同,許多人在使用或購買時還會有疑慮,因此以下邀請了專家解答常見問題,希望能替大家解惑。
A:所謂的主動式降噪,是透過偵測環境音並透過反向聲波與之抵銷;反之被動式則像是物理性降噪,是透過變更耳機的材質及貼合度來減少噪音進入。被動式的隔音效果雖然相對不佳,但主動式啟動時需要耗電,兩者各有不同的優缺點。
A:長時間配戴耳機本來就會對聽力造成壓力,尤其身處於吵雜的環境之中,常常會為了聽到音樂而特意加大音量。但若選擇降噪耳機的話,反而會因為能確實阻絕噪音,能用較正常的音量聆聽,對聽力其實有正面幫助。至於有些人會出現耳悶或耳鳴的狀況,這可能跟個人的體質有關,如有類似狀況可以詢問醫生為佳。
A:不建議,雖然主動式降噪能夠確實阻絕噪音,但因為需要電力才能啟動此功能,耳機的續航力往往撐不過長時間的睡眠,長期下來可能還會影響電池的壽命。不過如果只是於辦公室午休小憩,將耳機作為隔音裝置也不無不可。
市面上的耳機種類可說相當多元,除了具降噪性能的產品以外,其他還有不同規格與功能的款式可以選擇。以下提供各種有線、無線以及相對平價的耳機資訊與推薦商品,有興趣的話可以前往觀看。
這次介紹了目前極受歡迎的降噪耳機,有在其中找到喜歡的商品嗎?拜高科技所賜,現在出門在外不但可以盡情沉浸在喜歡的音樂當中不受干擾,也不用擔心會漏接外界信息。只要記得確認耳機類型等相關規格與功能,一定可以順利購買到適合自己的款式型號,讓日常生活充滿或動感、或沉靜的音符當中!
日用品・生活雜貨
旅行用品、防盜用品、文具家電
烘被機、咖啡機、體脂計・體重計電腦3C
桌上型電腦、讀卡機、數字鍵盤相機
腳架、數位相機、單眼相機美妝・保養
去光水、甲片、指甲彩繪健康・美容
香水・香氛、護膚・護髮、健康用品食品
麵類・義大利麵、麵包・果醬、點心・甜點飲料
氣泡水、蔬果汁、番茄汁廚房用品
廚房雜貨・消耗品、廚具、餐盤・餐具服飾・時尚
錢包、包包、男士戶外服飾鞋類
鞋用保養・配件、童鞋、男鞋手錶・飾品
珠寶首飾、手錶、自動上鏈盒母嬰・兒童用品
孕婦用品、嬰兒用品、兒童用品家具・家飾
窗簾、收納家具・收納用品、寢具興趣嗜好
畫具、樂器、佛具戶外休閒
烤肉架・焚火台、戶外桌、戶外用瓦斯爐・登山爐DIY・工具百貨
戶外家具、農事・園藝工具、電動工具運動用品
健身用品、跑步運動用品、桌球用品寵物用品
貓咪用品、熱帶魚・水族箱、鳥・小動物用品書籍・CD・DVD
書籍・雜誌、DVD・影視作品、CD遊戲
遊戲機周邊設備、Switch遊戲、PlayStation遊戲汽機車
汽車百貨、機車用品、汽車禮品
母親節禮物、父親節禮物、生日禮物居家設備
溫水沖洗馬桶座、淨水器、照明燈具手機
智慧穿戴・智慧手錶、手機周邊、手機行動通訊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