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機器人」不只能自動充電、導航、感應髒汙,有些機型甚至附帶拖地功能,可乾擦也可濕拖,為忙碌的現代人解決更多瑣碎的家務事。然而市面上如 iRobot、Electrolux伊萊克斯、Ecovacs、小米米家相當多元且功能五花八門,價格更從數千到上萬元都有,「到底要如何在預算與功能之間尋求平衡?」以及「掃地機器人有沒有缺點?」、「好用嗎?」等等,相信是許多消費者都有的疑惑。
為了幫助大家解惑,本次主題將會說明選購掃地機器人的篩選重點,並參考各大網購平台的熱銷榜,從中選出10款人氣掃地機器人推薦介紹。其中包括上述人氣品牌以及話題機型石頭掃拖機器人、歌林與禾聯等平價品牌,並附上簡單的規格比較表加快比較的效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型號在眾多商品中脫穎而出吧!
曾任家電3C賣場專員,現任遊戲實況主。蒼詠從大學時期組裝了第一台電腦以後就對3C產品有著極大的興趣與熱情,閒暇之餘也常上網關注各類科技產品的最新訊息。 2014年組了一台效能不錯的電腦後,實現了大學以來實況夢想,除了開台玩遊戲以外也會分享一些3C商品開箱在部落格或 Youtube 上,喜歡冷門或性價比極高的物件,立志從實用面讓對這些商品有興趣的人們都能得到有用的資訊,並運用自身的文字專長讓讀者可以透過深入淺出的敘述了解每樣商品的特色及優缺點。
排行榜中所推薦的商品及服務,皆由編輯部依據PTT、Dcard等論壇評價及官方資訊進行排名。(2023-01-16更新)
近年掃地機器人的高階機種和入門款的差異越來越大,高階機種以高吸力為中心發展,其中也有超過3萬元的型號;而入門機則減則簡化不必要的機能,維持易入手的合理便宜價格的同時,依然可以找到有智慧操控的型號。
相較於過往,掃地機器人的吸力不僅上升,清潔保養的便利度也同樣大幅成長,加上對於空間的認識等智慧程度都提升,即便是過去猶豫是否要購買、擔心掃不乾淨的使用者,相信都會感到滿意。總體而言,掃地機器人的價格與性能成正比,無論是價格考量還是機能優先,挑選對應金額的型號就能達到每個人對高CP值的認定了。
掃地機器人可依照清除塵埃的方式分為「真空吸塵型」及「擦拖型」兩種,以下會說明兩者的優缺點以供參考。
以真空吸引方式清潔的「吸塵器型」可說是目前的主流,此類掃地機器人尤其擅長清除粉塵、灰塵、砂粒等乾燥的小垃圾,並且能適應木地板、地毯、榻榻米等各種地面環境,清潔效果較不易被地板材質影響。
在潮濕的季節裡,地板不但容易因水氣而變得黏膩,掉落其上的灰塵也會因此而難以吸除,因此許多廠商紛紛推出附加拖地功能的「擦拖型」掃地機器人。雖然缺乏真空吸塵的功能,但機器可以濕抹布加強粉塵的清潔,或甚至清理水漬、寵物排泄物等髒污,清潔效果不輸吸塵型。不過拖地功能也容易導致地毯、榻榻米等材質劣化,因此可用環境相對受限。
掃地機器人的外觀有方有圓,雖說不同形狀之間沒有優劣差異,但在某些環境下機身的形狀與尺寸可能會影響清潔的效果,以下會說明如何配合家中環境檢視機身外觀。
圓形雖然是掃地機器人的主流,但此類機種有較難清除角落灰塵的缺點,因此部分廠商也針對這類清潔需求,推出了有尖角的三角型機種,或是能與牆壁完全貼齊、深入清潔角落的 D型設計。若是家中的角落較多且容易堆積灰塵,購買時務必確認機身與牆壁的服貼度。
若希望掃地機器人能清理沙發、床底等窄小空間,則須注意機身的高度與寬度;建議高度最多不要超過10cm,直徑則建議25cm 以下,以免機器被床腳、櫃子腳等障礙物阻擋進出。
除了清潔功能與自動行走等功能外,掃地機器人還須具備「障礙物偵測與迴避」、「段差感知」、「自動返航」等機能,才能在完全無人輔助的情況下順利完成所有清潔工作。以下會說明三種基本功能的內容方便大家確認之。
掃地機器人是利用紅外線或雷射感應家具的位置,進而避開四周的障礙物;相對地,未具備感應機能的掃地機器人,則只能藉由實際碰撞來感知,不僅讓清潔時間大幅拉長,機器本體與家具的損傷也是一個隱憂,因此挑選時,不妨確認商品是否具備「偵測感應」、「自動閃避」等機能。
若居家格局中有許多門檻、台階或是厚地毯,則需特別注意「段差感知機能」。此類型的掃地機器人在感應到落差時,會自動停止前進或轉向,避免機體墜落造成故障;另外,也有可越過一定高度的款式,即使門口有小坡,或者從磁磚地轉進帶點高度、有鋪木地板的房間,或是地板上鋪有相當厚度的地毯均能順暢行進,購買此類商品時,也別忘了確認其能翻越的最大高度。
舊式的掃地機器人,在掃地行程結束後便會直接停在原地關機,使用者不僅必須自行將其搬運回充電座上,還可能會遇到機器擅自停在床底等難以觸及之處的窘境。因此如果預算許可的話,建議各位優先挑選具有「自動返航」、「自動回充」功能的商品,既能避免上述狀況,又不會有忘記充電的疑慮,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更棒的是,有些機種即使在清潔過程中電量不足,充完電後就會馬上回歸清潔行程,省下重複設定的麻煩。
為了維持掃地機器人的吸力,定期清理集塵盒是不可缺少的保養步驟。目前集塵盒的平均容量約為0.25~0.35L 左右,但若想減少保養、清潔上的頻率,則可選擇容量達0.5L 以上的大集塵盒款式,或是選擇具備壓縮垃圾機能的機型。除了方便集塵的設計外,可直接水洗的集塵盒、濾網、刷子能省下保養時間,也常保機器的衛生乾淨。
目前市售掃地機器人的平均清理間隔為1個月1次,大家可以此為篩選標準。而若是不希望清理垃圾時弄髒手部,可選擇支援一鍵傾倒、或是可安裝拋棄式集塵袋的款式。近來更有廠商推出集塵座,當機器人返航後會將垃圾自動真空吸取、壓縮於箱內的集塵袋,免除頻繁傾倒集塵盒的麻煩。
除了上述的基本功能之外,掃地機器人還有許多智慧機能,以下整理出幾種常見的附加功能,請大家邊看邊思考哪些最能滿足自家的需求。
清掃區域設定又常被稱為禁止進入功能,在機器將家中的區域建圖完畢後,便可於其上限制禁止掃地機器人進入的區域,讓機器避開嬰兒房、寵物用餐的地方,或是雜物較多的房間等。
至於設定區域的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其一是以手機 App 決定清掃區域,其二則是利用原廠附贈的磁力膠帶拉出封鎖區。此外,知名品牌如 iRobot 也有推出專用的「虛擬牆燈塔」,燈塔本身可以圓形或封鎖線的方式,阻止掃地機器人進入特定空間或靠近特定物體。請大家依照限制區域的多寡、限制對象等需求,判斷哪種適合自家空間。
若是家中有階梯、架高地板等高低差較大的地形,請注意有無「掉落防止功能」。搭載該機能的商品不僅能感知段落差,還會即時停止並且轉向,可避免機器在清掃過程中意外從高處墜落。
但須留意,有些型號無法辨認未滿5cm 的高低差,加上根據辨認落差的原理不同,各品牌或型號之間的靈敏度也有微妙差異。且若是感知段落差的感應器被粉塵入侵,也可能會出現失靈的現象,使用前需先確認環境狀況,並勤勞地保養機身。
功能越多樣的掃地機器人,操作起來往往更複雜、難度更高。對於不擅長機器類產品的人來說,按鈕越少、功能越簡單的商品或許會更合適。相反地,如果對高性能產品駕輕就熟的話,則推薦搭載 Wi-Fi功能的款式,出門在外也能隨時發出指示、巧妙利用時間掃除,即使臨時有訪客也不必驚慌失措了。
許多最新型的型號中會內建攝影機或感應器,能夠在行走的過程中規劃出最佳的清掃路線,比起依靠碰撞隨機轉向的商品,能更有效率地清潔大範圍的空間。不過機器在走過某段空間後,便不會再回頭清潔,因此若是內建吸塵器的吸力不夠強,則容易有清潔不夠徹底的缺點。選購時請注意產品的吸力是否足以吸起微小粉塵,確保最基本的清潔效果。
每個掃地機器人運轉時的聲響、音量都各不相同,有的款式在使用時幾乎感覺不到移動的聲音,有些則可能產生令人無法忍受的噪音。現在部分商品會以分貝(dB)來標示運轉音量,舉例來說,50dB 大致與樹木枝葉間因微風而摩擦的聲響相同;而60dB 左右則是人們正常談話的音量,是令人感到嘈雜的臨界點。因此建議以運轉聲在50dB 前後為標準,若低於此數值者尤佳。
整理出心目中的理想條件之後,不妨先從市售熱門、高評價的掃地機器人品牌篩選看看有沒有符合需求的機種。
一提到掃地機器人,許多人都會想到知名的「Roomba」,而這個型號正是由號稱掃地機器人先驅的 iRobot 所推出。iRobot 所生產的機種十分多元,價位約落在8,588~56,588元之間,除了基本的除塵外,也多能享受手機 App 的遠端操控、雙模式 Virtual Wall 虛擬牆屏障、自動真空集塵等豐富的智慧性能,推薦給重視功能豐富性的讀者。
以吸塵器聞名的 Dyson 結合自家引以為傲的 Radial Root Cyclone(氣旋集塵科技),打造出吸力媲美標準吸塵器的掃地機器人,在清潔效能方面自然不落人後。其價位為20,000~32,000元,其中有多款新型號也具備360度鏡頭,可隨時確認機身周圍4m 以內的環境,並自動規劃最有效率的清潔路線,在它牌的高規格商品中也鮮少有可與之匹敵的設計。
Panasonic 的掃地機器人擁有相當獨特的三角型外觀,其形狀靈感來自於「勒洛三角形(弧三角形)」,能服貼家具、牆壁的輪廓將微小的碎屑清理乾淨。系列商品中更有推出直徑25cm 以下的小巧款式,或者是搭載拖地滾輪的擦拖款式,價位則約在8,990~24,900元之間。
NT$8,980
✔ 掃+拖同步:專精不失方便
✔ 吸力最兇猛:2500pa離心氣旋集塵+噴射濾網
✔ 操作最方便:APP、實體遙控器,雙管齊下
這款 X1 OMNI 被定位為掃拖界的旗艦款,內建多種全自動機能,例如自動集塵、補水、清洗抹布、熱風烘乾等機能。主機也會主動提醒使用者定期檢查各零件的狀況、只要按照建議適時清潔主機與母機即可。它不僅有5000Pa 的吸塵力、兩個拖把也有180轉/min 的馬力,清潔力也讓人信心十足。
此外,主機採用自動駕駛等級的3D技術,內建960P 鏡頭與麥克風,除了可精準避開臨時出現的障礙物,在清潔同時還能在通過德國萊茵 TUF 隱私安全性認證的通訊環境與家中寵物、家人視訊通話,身心生活品質皆能獲得提升。
伊萊克斯原本就是吸塵器界的名牌之一,其所推出的掃地機器人當然也有優秀的吸塵能力。而真正使之與眾不同的關鍵,卻是取得專利的「超視能科技」,其利用雷射搭配攝影鏡頭描繪出更精確的環境數據,能夠迴避電線、小玩具等小型障礙物,標榜不碰撞、不纏繞,還能避免重複清掃同一區域。
相較於一般搭載光學雷達的機種,它能在更為複雜的環境中移動,尤其適合清潔地面上堆滿許多物品的零碎空間,運轉過程中也不用擔心機器輾到人的腳或寵物。
要去除地板上的沙沙感和髒污,除了依賴吸塵力之外,也須依賴抹布濕擦。因此 LEGEE7不但有2700Pa 的強大吸力,還有獨家研發的「仿人手擦拭功能」。裝有濕擦部的機器臂會以每分鐘900次的頻率來回擦拭,同時施以1800g 的下壓力量,就連已經風乾的咖啡污漬也可以擦除,用於久未清掃的地面也有優異的清潔效果。
更棒的是吸塵口捨棄了刷毛結構,前端的旋轉刷毛也能輕鬆拔下清理,大幅改善毛髮打結阻塞的問題,清除寵物毛髮、長頭髮更有效率。
dreame 屬於小米生態系中相對高貴的品牌,集塵容量、吸塵力、水箱容量都更為優勢,搭配使用的擦地布料還具備銀離子抗菌機能,能將吸附於地板的病菌去除並加以破壞,避免有害細菌反覆沾黏其他區域。主機本身還有3D視覺+交叉雷射導航,能以毫米之差迴避各種物品,盡可能減少清掃的遺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吸塵馬達係採用日本 Nidec 出品的無碳刷馬達,馬達的性能、耐久度都有世界級的頂尖水準,可穩定提供4000Pa 的強大吸力,單論吸力甚至勝過許多上萬元型號。
再未滿萬元的掃地機器人中,又以小米推出的石頭系列最受青睞。本次選出的 E5型號具備2500Pa 的吸塵力以及可濕拖45坪的大水箱,而且吸力還可透過手機 App 或是原廠遙控器進行4階段調整。此外,主機若感應到地毯等不平整表面,也會主動調高吸力確保清潔效果。
由於主機是靠雙陀螺儀+運動追蹤來定位,比起搭載光學雷達和視覺科技的機種更能壓低售價,何況在地面雜物不多的空間中照樣能暢行,又能獨立跨越2cm 以下的門檻,穿梭多個隔間打掃也不成問題。
若以價格為第一優先考量,但又想確保最基本的實用性,由台灣家電老牌禾聯推出的掃地機器人頗值得列入考慮。它同時具備吸塵、濕拖兩大機能,又有弓字型、定點、沿牆等三種預設路徑規劃模式,可透過手機 App 或是原廠遙控器一鍵設定。
至於吸力最高約為1300Pa 左右,雖然與萬元機種的平均吸力有一段距離, 但已經足以吸起餅乾屑、種籽或食物渣等小顆粒。再加上馬達改用無碳刷款式,壽命長、運轉穩定又低噪音,居家辦公或看電視也不會被干擾。
如果每天都會打掃,一般地毯式清潔行程反而有點浪費時間。因此 iRobot 主打偵測再清潔,開機後主機會優先鎖定髒污嚴重的地方,以更節能、有效率的方式維護環境的舒適整潔。雖價位比熱銷的 i3、Roomba 678高,但其無需加購虛擬牆即可選定特定區域不清掃,省去硬體設置的麻煩。
另一方面,品牌以獨特膠刷取代傳統鬃毛刷,可將髒污連根拔起也解決毛髮纏繞的問題。再搭配新型態的集塵座,掃除完畢後即可自動返回並真空吸取垃圾於手提密封袋內,讓後續清理變得更乾淨、輕鬆又優雅。
一般萬元以下掃地機器人的擦拖功能相當有限,不是抹布面積小、就是布面缺乏服貼度與摩擦力。所以 CleanMate 特別推出專注於拖地機能的型號,其抹布與地面接觸的面積約涵蓋掃地機器人底面積的一半左右,並且能完全貼平地面,可以每分鐘36下的頻率左右擦拭。
縱使擦拭的力道不足以將陳年頑垢清除,卻也足以將每天的落塵吸附,讓地板隨時維持光滑舒適的觸感。若是平常就有吸地、掃地的習慣,這款會是不錯的清潔小幫手。
在辦公室、走廊等區域的地板,即使每天頻繁吸塵和濕擦,還是很難擺脫「不乾淨」的印象,此時不如靠這款搭載紫外光功能的掃地機器人來加強抑制細菌。機器的後端有設置左右各一顆 UV燈,能替經過吸塵、濕擦之後的地板進一步淨化。縱使抑菌效果無法與專業用的紫外光相提並論,對有點潔癖的人來說卻是能增加安心感的機能。
雖然主機不能用手機連線操作,還是可以透過原廠遙控器指定清掃模式、也可以直接操控機器人前往特定區域清掃,對於不太會使用 App 的長輩來說或許更容易操作。
掃地機器人昂貴的價位是許多人打退堂鼓的原因,但如果對打掃機能的要求不高,只求清理一些細小的塵埃,這款百元價位的 SWEEPIN ROBOT 或許可以考慮。主機搭載掃地、吸塵、濕拖三種機能,並可自訂路線提升清潔的效率。
然而,低廉的價格也犧牲了許多自動機能、感應機能,主機必須靠手動連接 USB 電線才能充電,完成清潔行程後也要靠手動清理集塵盒或是替換拖地用的棉片。但話說回來,縱使人力維護的頻率並沒有明顯減少,還是能省下自行走動掃拖的時間。
近年來,掃地機器人已成為不少家庭的人氣寵兒,更讓繁瑣的打掃變得省力許多。而在看完上述的各項介紹後,以下也準備了幾個選購及使用相關的常見問答集,希望能幫助讀者們在入手前有更深入的了解,敬請繼續參考。
A:基本上,掃地機器人與一般吸塵器相同,大部分都能在清掃過程中一併吸附惱人的毛髮。然而實際的清理程度主要仍取決於產品本身的吸力是否夠強、吸口設計是否不易卡毛髮等各項因素。如果擔心無法確實解決毛髮問題,挑選前不妨先瀏覽消費者的使用心得,或是親自到家電行試用看看都是方法之一。
A:如果沒有特別設定,一般掃地機器人會在每次清掃前重新掃描環境路線,因此準備一台就能打理各個樓層;有些進階款式甚至還內建有貼心的地圖選項,機器人會在掃描自動後備份地圖,之後搬移時就能直接啟動而略過掃描過程。
A:根據多數消費者的使用經驗,普遍掃地機器人的壽命約為4~6年,而使用越久、越頻繁,就越可能出現主機板、零件損壞等問題,將需要視情況更換或修繕。此外,大部分的產品都會在電池充飽後自動斷電,因此並不用特別擔心過度充電會造成電池負荷。
A:雖依各家廠商建議略有不同,不過一般掃地機器人大概一個月需清理一次。考量台灣氣候潮濕,很容易因爲掃到一些濕的髒污而黏在集塵盒內,勤勞一點的人會每隔兩三天,或是在每次使用後就清理。為減輕使用者的負擔,現在也有不少廠牌推出方便清理的自動集塵座,可說是懶人的一大福音。
A:依機種設計而異。有些機型可能「爬不上」地毯,或是因為長毛材質卡住掃頭或輪子,抑或堵住清潔吸風口等而停止運轉;而太小,太輕的地毯,也有可能被掃地機器人吸住而拖著走。若有清潔地毯的需求,建議搜尋、瀏覽過官網資訊或網友口碑、開箱分享,從可以跨越地毯、在地毯上行走的機型著手。
目前大部分的掃地機器人,都有來自原廠的1年保固,期間中只要出現異常或故障情形,便可享有更換新機或者免費維修的服務。另外,也有許多大賣場會額外追加保固期限或服務內容,購買時請多加留意各大網購平台的說明。
另須注意,每家廠商對保固到期的商品有不同處理方針,其中一種是付費保固,金額會根據修理的內容變動;另一種則是保固期後便不再享有任何維修服務,一旦損壞後就必須汰換。畢竟性能佳的掃地機器人價位都不低,建議大家盡量選擇保固期限後,仍能提供完整維修服務的品牌,讓機器的壽命能夠更長久。
若希望家中地板一塵不染,單靠掃地機器人是不夠的,建議大家順便買齊輔助的清掃工具,進一步清理機器人漏掉的小碎屑。以下為家用清潔工具的主題文章,歡迎大家點選連結參考選購。
看完本次的排行榜後,各位是否也覺得十分心動呢?掃地機器人可以協助維持室內環境的整潔,讓掃除更輕鬆有效率,自誕生至今仍然話題不斷,各種功能也皆持續進化中;但不論功能如何改變,只要按照本次的選購要點逐一確認,便能確保具備最實用的基本功能。希望大家都能活用本次所學,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款吧!
最後來看看有哪些專家、達人推薦的愛用好物吧!
購入文中商品,mybest 將獲得部分收益。
商品介紹參考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毛巾、衛生紙、防蚊・殺蟲家電
電視、按摩家電、其他家電3C電子・影音
影音AV配件、藍光・DVD播放器、擴大機相機・麥克風
腳架、數位相機・攝影機、單眼相機美妝・保養
美甲・指甲彩繪、指緣保養、護膚・身體護理健康・美容
香水、健康用品、日常護理食品
麵類・義大利麵、麵包・果醬、點心・甜點飲料
酒類、蔬果汁、茶飲廚房用品
酒器・酒具、廚房收納、茶壺・茶具服飾・時尚
錢包、夾克・風衣外套、男士內衣褲鞋類
鞋用保養・配件、童鞋、男鞋手錶・飾品
太陽眼鏡、髮飾、手錶母嬰・兒童用品
奶瓶・副食品工具、兒童餐具、孕婦・產婦用品家具・家飾
床包・床罩、其他收納用品、櫥櫃・展示櫃興趣嗜好
畫具、打擊樂器、其他樂器・配件戶外休閒
登山用品、戶外服飾・配件、烤肉架・焚火台DIY・工具百貨
戶外家具、農事・園藝工具、電動工具運動用品
其他運動用品、瑜珈用品、健身用品寵物用品
貓咪用品、熱帶魚・水族箱、鳥・小動物用品書籍・影視作品
工具書・自我成長、參考書・題庫、雜誌遊戲
Switch周邊・配件、遊戲機配件、Xbox One遊戲汽機車
汽車百貨、機車用品、汽車禮品
其他禮品、母親節禮物、父親節禮物居家設備
蓮蓬頭、馬桶・馬桶配件、淨水器手機
手機周邊、iPhone・iPhone配件、手機行動通訊
音樂
華語歌曲、樂團・團體歌曲、其他音樂應用程式・App
遊戲App、生活App、音樂App保險
人身保險、財產保險信用卡・電子支付
信用卡、優惠信用卡、旅遊信用卡服務
健身房・運動中心、補習班・留學、住宿・訂房其他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