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眼、微單眼相機的畫質雖然相對優異,但也因此體積較大而難以攜帶,加上需考量環境及狀況更換鏡頭,在購買不同的鏡頭款式又會花費一筆可觀的開銷。如果並非追求專業等級、純粹希望能照出品質佳的生活照片,又擔心手機照相的模式限制較多選項太少,小型的數位相機不但畫質可應付一般拍照需求,也可以使用純手動模式調整,更有輕巧、易攜帶旅行等種種優點。
不過這類商品的性能與價格差距相當大,像是 Canon佳能、Panasonic國際牌、FUJIFILM富士、Lieca萊卡、Nikon 及 SONY索尼等廠商,也都推出許多不同功能跟特色的機型,在挑選時真的會眼花撩亂。這次就要介紹一些相機的基本知識,並且精選10款各有特色的機種推薦給各位讀者,無論是適合與兒童一起操作的平價便宜款式,還是知名品牌的多功能型都涵蓋其中,快點跟著文章的腳步找出最合適的型號吧。
以下將介紹選購時應注意的一些細節,雖然用語或許會稍嫌專門而難懂,但對於挑選相機是否合適可說是關鍵資訊,不妨試著瞭解看看吧。
首先,相機的畫質當然是最重要的項目,只是其中除了畫素以外,還有許多乍看之下十分艱澀的術語。以下將淺顯易懂地說明,想必大家讀後都能理解那些數值代表的意義。
相信不少人在挑選相機規格時,會因認為2,400萬畫素比1,600萬畫素的畫質佳而優先考慮,然而這並不完全正確。雖然畫素勢必會影響照片整體的細緻程度,但如果在小片幅中放入極高畫素,某些狀況下反而容易出現噪點或油畫感,因此在片幅大小與畫素間取得平衡,才能得到真正高品質的拍攝成果。
而片幅由大到小依序為「全片幅→APC-C→m3/4→1吋→1/2.3→1/3」。
此外,為了與智慧型手機有所區隔,目前市面上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尺寸多為1吋,甚至有 APS-C 與全片幅機型可選擇,但價格多少相當差距。舉例來說,1吋感光元件的機種價格大概為1萬元~2萬元,APS-C 則會高於2萬元;至於全片幅的相機,幾乎皆超過10萬元。雖然 APS-C 以上的相機價格極高,但成像品質足以作為當作主力相機,若追求輕便的話不妨參考看看。
F值(光圈)是攝影的三要素之一,數值越低代表能進來的光線越多,除了能夠增加在夜間或暗處拍攝的成功率以外,如果相機的片幅夠大,也可以營造出主體清晰、背景模糊的「淺景深」效果。而相機的片幅越小、能接收的光線量也越少,因此盡量挑選 F值較低(光圈較大)的商品會較理想。
一般數位相機的最小F值(最大光圈)大概為 F1.8~2.8,以1吋片幅的感光元件而言,最大光圈在F1.8左右的機型較捕捉到細節清晰的畫面。而 APS-C 片幅的感光元件由於需要兼顧體積與重量,F2.8左右已是極限,但由於此類型片幅較大、進光量較多,依然能拍出優異的效果。
ISO 感光度主要用於提高成像亮度,在相同亮度下,ISO 越高、快門速度越快,便能避免因手震造成的模糊。如果多在昏暗室內或夜間攝影,便建議選擇 ISO 至少能開到3,200,甚至6,400的機種。然而高 ISO 容易導致照片出現大量噪點,整體畫質也會因此下降。
此外,大片幅感光元件由於進光量相對增加,可用的 ISO 也因此較高,而如何維持各參數的平衡,就是學習攝影最主要的課題了。
也許有些人會有「用智慧型手機拍照比較輕鬆」的想法,不過高階的數位相機除了畫質跟操作性遠勝一般智慧型手機以外,還有其他讓拍照更加方便的附加功能。
防手震功能可以避免因晃動導致的模糊,目前可分為「電子防手震」與「光學防手震」兩種類型。數位防手震利用晶片運算修補模糊部分,有時候可能會因運算法問題,讓整體成像變得鬆散。至於利用感光元件周邊機械結構的光學防手震,則幾乎不會出現畫質劣化狀況,因此在選擇時建議以擁有光學防手震的機種為主。而市面上也有結合兩種防手震技術的機種。
雖說不論是何種防手震技術,拍照成功率都會較不具備防手震的機種來得高。但透過軟體、硬體補正,都會使成像與原本的畫面有差異,因此如果能使用腳架,便建議可盡量關閉防手震取得高銳利度的成品。
目前市面上的數位相機多內建 Wi-Fi 功能,搭配專用 App 即可在智慧型手機上瀏覽相片,還能將記憶卡中的成品下載至手機。如果需遠端遙控,有些機種也支援使用手機直接調整相機的各項參數。
另外還有些讓手機快速與相機連線的功能,像是「NFC 近場無線通訊」或是「Bluetooth 藍牙」,只要與相機碰觸,或是連線過就能快速尋找到裝置並自動連接。如果想搭配社群網站或通訊軟體分享生活點滴,選擇有 Wi-Fi 功能的機種相信便能滿足需求。
為了利用相機自拍的使用者們,各大品牌也設計了多項輔助功能或結構。像是可即時確認構圖的翻轉180°液晶螢幕、可按下快門後數秒再拍攝的設定、或是能利用手機調整參數並啟動快門等等,都能讓自拍過程更輕鬆順手。
由於小型數位相機無法更換鏡頭,在購買時建議依照需求跟較常拍攝的相片種類,挑選適合的鏡頭焦段,才不會發生想拍卻沒有辦法拍到的狀況。
通常數位相機的焦段規格會標示「○倍」及「○○mm~○○mm」。「○倍」代表從最短焦段到最長焦段的倍數,例如10mm~100mm即表示10倍光學變焦,而從倍數便可大致了解焦段的範圍。而除了光學變焦,還有些機種會搭載數位變焦,利用裁切或是晶片運算修補以拍攝更遠的物體,不過畫質也會相對減損。
以智慧型手機的相機為例,iPhone11的標準鏡頭焦段約等同26mm,在拍攝團體照或廣闊風景照時,位於邊緣的人物或景物便可能無法入鏡,故選擇廣角焦段在18~25mm的小型數位相機會較理想。另外由於光學限制,越廣角的鏡頭體積會越大,因此多數的數位相機都採用24mm作為基準廣角端焦段,其中也有許多平價的機型,不妨列入參考。
若非用於鳥類、運動攝影,日常拍攝則望遠焦段至多約100mm左右即綽綽有餘。雖說有些機種最遠的焦段可達1,400mm,但人像、生活照等最常用的焦段為24mm~100mm,而市面上大部分小型數位相機都此區間當中,可依照需求來選購。
等效焦段超過300mm的類型主要用於拍攝極遠處的物體。一般來說,如果是拍攝風景、月亮等遠處的靜態物體,等效焦段300mm即足夠,但若是鳥類或衝浪等只能在遠處觀看的被攝物,則建議使用等效焦段500mm以上的機種。
另有專為長焦段拍攝設計的類單眼相機,造型接近一般單眼但感光元件較小,讓體積相對輕巧。而這類商品最遠的等效焦段可達1,400mm以上,如果有這類需求也可參考。
經常拍攝花草、公仔、食物等需要將鏡頭貼近以凸顯細節的被攝物,則需注意相機的「最短對焦距離」以避免距離太近反而無法對焦。而多數不可換鏡頭的數位相機對焦距離為30cm左右,有些機型會針對微距攝影設置專用模式,最近對焦距離甚至可達1cm。若常進行微距攝影的話,請務必確認最近對焦距離的數值。
畢竟無法控制孩童或寵物的行動,欲拍攝這類題材並避免成品出現模糊或殘影,對焦速度、快門速度、連拍張數都是需注意的細節。而對焦速度及快門速度越快、一秒內的連拍張數越多,能捕捉到關鍵一瞬間的機率就越高。
然而一般數位相機在這部份的表現僅中規中矩,即便是高規格型號還是無法媲美同價位單眼相機,因此如果覺得數位相機無法達成要求,或許還是考慮單眼相機為佳。
輕巧、易攜帶可說是數位相機無可取代的優點,尤其是旅遊時勢必會希望能盡量減輕負擔。為此建議選擇重量不超過300g的機種,不過部分內建觀景窗的數位相機會相對沈重,這部分還是建議依照個人需求進行取捨。另外,續航力也是關鍵,若不想另外攜帶備用電池,那麼挑選一顆電池可拍攝200張以上的機型會較為保險。
數位相機一般是透過液晶螢幕確認構圖及參數,因此除了亮度需足夠以外,螢幕的大小也非常重要。選擇擁有3吋以上液晶螢幕的機種,在拍攝時即能確實確認細節,且若螢幕支援觸控操作與對焦便會更加方便。
而隨著科技進步,目前市面上也有許多小型數位相機搭載觀景窗,在環境光過強時依然能確認構圖及其它數值,操作觀感也與單眼相機相差無幾,且因支點增加而能藉此降低晃動機率。
「一分錢,一分貨」始終是電子產品的圭臬,數位相機自然也沒有例外。因此接下來要以預算為出發點,分別介紹各價格區段內相機的特色,請依照自身的用途及需求安排預算。
若僅是想取代智慧型手機的照相功能,15,000元以下就能擁有令人滿意的機型。挑選時可留意以下機能表現:感光元件尺寸1/2.3、光圈F3以上、ISO值3,200、望遠300mm等等,其中也可找到僅有200g、甚至大片幅的商品。
此價位帶不僅皆使用1吋以上的感光元件,更具備許多附加功能,可說是在畫質、操作性及攜帶性等各方面取得平衡的優秀種類。即使價格接近單眼入門款,但在攜帶性上更具有優勢。除此之外,這類商品多以日常拍攝為設計出發點,等效焦段落在24mm~100mm之間,最大光圈也在F2以下,正適合攝影初學者作為入門練習用。
3萬元以上的數位相機多搭配有 APS-C 以上片幅,附加功能也極為齊全,甚至能拍攝出優於一般入門單眼相機的作品,在操作性、規格及成果上都具有相當水準,甚至也兼具了易攜帶的優點。
值得一提的是,此價位的數位相機多會針對成像、特定客群加強部分機能,像是擁有極佳畫質的單一焦段定焦鏡頭,或是與知名的光學廠商合作,確保拍攝出的照片不論是清晰度還是細節都十足出色,即便是習慣單眼的攝影玩家也不會失望。
接下來就由編輯部介紹7款各有特色的數位相機,請依照選購要點整理出自身需求,並且嘗試在其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機種。
商品圖片 | ![]() Nikon尼康 | ![]() Canon佳能 | ![]() RICOH理光 | ![]() SONY索尼 | ![]() Panasonic國際牌 | ![]() Canon佳能 | ![]() FUJIFILM富士 |
---|---|---|---|---|---|---|---|
商品名稱 | COOLPIX A1000 | G7X markIII | GRIII | ZV-1 | DC-LX100 II |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 X100V |
特色 | 高達35倍變焦的超值商品 | 內建直播功能,輕鬆分享日常 | 經典的街拍王者 | 專為錄製影片而生 | 兼顧片幅、攜帶性與效能的誠意之作 | 可當作主力機使用的強大效能 | 隨身機中的極緻畫質 |
價格 | NT$ 15,900 | NT$ 19,990 | NT$ 27,900 | NT$ 19,980 | NT$ 21,880 | NT$ 29,990 | NT$ 41,900 |
畫素 | 2,030萬 | 2,010萬 | 2,424萬 | 2,010萬 | 1,700萬 | 2,420萬 | 2,610萬 |
感光元件尺寸 | 1/2.3 | 1吋 | APS-C | 1吋 | M4/3 | APS-C | APS-C |
等效焦段 | 24mm~840mm | 24mm~100mm | 28mm | 24mm~70mm | 24mm~75mm | 24mm~72mm | 35mm |
最大光圈 | F3.4~F6.9 | F1.8~F2.8 | F2.8 | F1.8~F2.8 | F1.7~F2.8 | F2.8~F5.6 | F2 |
ISO 感光度 | 80~1,600 | 125~25,600 | 100~102,400 | 125~12,800 | 100~25,600 | 100~25,600 | 80~51,200 |
最近對焦距離 | 1cm(微距模式) | 5cm | 6cm(微距模式) | 5cm | 3cm(微距模式) | 10cm | 10cm |
可拍張數 | 約250張 | 約235張 | 約200張 | 約260張 | 約340張 | 約200張 | 約350張 |
重量 | 約298g | 約304g | 約257g | 約294g | 約392g | 約399g | 約478g |
商品連結 |
NT$ 15,900
畫素 | 2,030萬 |
---|---|
感光元件尺寸 | 1/2.3 |
等效焦段 | 24mm~840mm |
最大光圈 | F3.4~F6.9 |
ISO 感光度 | 80~1,600 |
最近對焦距離 | 1cm(微距模式) |
可拍張數 | 約250張 |
重量 | 約298g |
NT$ 21,880
畫素 | 1,700萬 |
---|---|
感光元件尺寸 | M4/3 |
等效焦段 | 24mm~75mm |
最大光圈 | F1.7~F2.8 |
ISO 感光度 | 100~25,600 |
最近對焦距離 | 3cm(微距模式) |
可拍張數 | 約340張 |
重量 | 約392g |
NT$ 19,980
畫素 | 2,010萬 |
---|---|
感光元件尺寸 | 1吋 |
等效焦段 | 24mm~70mm |
最大光圈 | F1.8~F2.8 |
ISO 感光度 | 125~12,800 |
最近對焦距離 | 5cm |
可拍張數 | 約260張 |
重量 | 約294g |
NT$ 29,990
畫素 | 2,420萬 |
---|---|
感光元件尺寸 | APS-C |
等效焦段 | 24mm~72mm |
最大光圈 | F2.8~F5.6 |
ISO 感光度 | 100~25,600 |
最近對焦距離 | 10cm |
可拍張數 | 約200張 |
重量 | 約399g |
NT$ 41,900
畫素 | 2,610萬 |
---|---|
感光元件尺寸 | APS-C |
等效焦段 | 35mm |
最大光圈 | F2 |
ISO 感光度 | 80~51,200 |
最近對焦距離 | 10cm |
可拍張數 | 約350張 |
重量 | 約478g |
NT$ 27,900
畫素 | 2,424萬 |
---|---|
感光元件尺寸 | APS-C |
等效焦段 | 28mm |
最大光圈 | F2.8 |
ISO 感光度 | 100~102,400 |
最近對焦距離 | 6cm(微距模式) |
可拍張數 | 約200張 |
重量 | 約257g |
NT$ 19,990
畫素 | 2,010萬 |
---|---|
感光元件尺寸 | 1吋 |
等效焦段 | 24mm~100mm |
最大光圈 | F1.8~F2.8 |
ISO 感光度 | 125~25,600 |
最近對焦距離 | 5cm |
可拍張數 | 約235張 |
重量 | 約304g |
NT$ 159,900
畫素 | 4,730萬 |
---|---|
感光元件尺寸 | 全片幅 |
等效焦段 | 28mm |
最大光圈 | F1.7 |
ISO 感光度 | 50~50,000 |
最近對焦距離 | – |
可拍張數 | 約370張 |
重量 | 約718g |
NT$ 14,990
畫素 | 2,420萬 |
---|---|
感光元件尺寸 | APS-C |
等效焦段 | 28mm |
最大光圈 | F2.8 |
ISO 感光度 | 100~51,200 |
最近對焦距離 | 10cm |
可拍張數 | 約330張 |
重量 | 約279g |
NT$ 34,980
畫素 | 2,010萬 |
---|---|
感光元件尺寸 | 1吋 |
等效焦段 | 24mm~200mm |
最大光圈 | F2.8~F4.5 |
ISO 感光度 | 125~25,600 |
最近對焦距離 | 8cm |
可拍張數 | 約260張 |
重量 | 約302g |
閱讀完以上的說明後,或許仍有部分讀者對此類商品抱有疑問。有鑑於此,以下整理出幾個選購的相關問題,並邀請了專家解答,還在猶豫的話敬請參考看看。
A:當拍攝對象的反光度高(例如穿白衣時)或處在背光環境,一般拍攝時會產生比肉眼所見還暗的照片,此時就可使用正值曝光補償。反之,當拍攝偏暗、黑色主體,或環境較陰暗時,便會產生比肉眼所見還亮的照片(過曝),因此可採負值曝光補償來還原色彩細節。
A:加大光圈,使用鏡頭上最大的光圈值,並留意相機、主體和背景的距離比例,相機盡量靠近主體,而主體跟背景又盡量離遠,相片便會擁有更矇的背景。
A:如果拍攝完預覽時發現照片過亮,便可調成較小的光圈,或將快門開啟時間縮短,亦可調低感光度,或藉由使用負值曝光補償來達到正確曝光。另外,有時可能只是相機螢幕太亮,亦可調暗一些試試看。
有些人可能覺得與其購買小型數位相機,不如選擇更加高階的微單眼相機,但真的是這樣嗎?不妨參考以下幾點釐清個人需求及用途吧!
不同於數位相機,購買微單眼相機時除了考量機體花費,需額外添購的鏡頭組也是一筆開銷。也許部分微單眼相機的機身價格比高階小型數位相機便宜,但如需應付不同拍攝場合還是須購買多種鏡頭。不過這部分依然取決於使用者需求,若覺得小型數位相機沒辦法滿足自身對畫質的需求,或是喜歡更換鏡頭嘗試不同氛圍的話,微單眼相機就值得考慮。
即便是最輕型的微單眼相機,加上鏡頭都會比數位相機來得沈重,更別提全片幅的機種光是鏡頭就可能超過500g。俗話說「帶得出門的相機才是好相機」,若想減少出門旅遊時的行李負擔,還是選擇小型數位相機較理想。
相較於微單眼相機,數位相機因不需考慮光圈、焦段及快門速度等各項參數,不但操作更為簡單,也減少了需花費的學習時間成本。若熟練後想進階,目前市面上的數位相機也多可使用 P、S、A、M 等不同拍攝模式。當然在操作性及使用彈性上,微單眼相機還是有其優勢,因此若是拍攝作品則選擇微單眼相機會較有保障;至於若想輕鬆紀錄、按下快門即可的話,數位相機就已足夠。
若還是猶豫不決,正在思考到底要購買小型數位相機還是微單眼相機的話,以下提供一些微單眼相機的選購要點以及推薦商品,其中有些針對初學者的建議與說明,有興趣的話請前往觀看。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找到心目中的理想機型呢?也許過去數位相機畫質不比單眼,但至今這類商品在畫質方面已有顯著提升,加上附加機能也越來越多樣化,輕鬆就能拍出令人滿意的照片。當然微單眼、單眼相機還是有其優點,若想要精進拍攝技術,還是可將其納入參考。參考選購要點與推薦商品,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符合需求的數位相機,盡情享受拍照樂趣!
日用品・生活雜貨
旅行用品、防盜用品、文具家電
烘被機、咖啡機、體脂計・體重計電腦3C
桌上型電腦、讀卡機、數字鍵盤相機
腳架、數位相機、單眼相機美妝・保養
去光水、甲片、指甲彩繪健康・美容
香水・香氛、護膚・護髮、健康用品食品
麵類・義大利麵、麵包・果醬、點心・甜點飲料
氣泡水、蔬果汁、番茄汁廚房用品
廚房雜貨・消耗品、廚具、餐盤・餐具服飾・時尚
錢包、包包、男士戶外服飾鞋類
鞋用保養・配件、童鞋、男鞋手錶・飾品
珠寶首飾、手錶、自動上鏈盒母嬰・兒童用品
孕婦用品、嬰兒用品、兒童用品家具・家飾
窗簾、收納家具・收納用品、寢具興趣嗜好
畫具、樂器、佛具戶外休閒
烤肉架・焚火台、戶外桌、戶外用瓦斯爐・登山爐DIY・工具百貨
戶外家具、農事・園藝工具、電動工具運動用品
健身用品、跑步運動用品、桌球用品寵物用品
貓咪用品、熱帶魚・水族箱、鳥・小動物用品書籍・CD・DVD
書籍・雜誌、DVD・影視作品、CD遊戲
遊戲機周邊設備、Switch遊戲、PlayStation遊戲汽機車
汽車百貨、機車用品、汽車禮品
母親節禮物、父親節禮物、生日禮物居家設備
溫水沖洗馬桶座、淨水器、照明燈具手機
智慧穿戴・智慧手錶、手機周邊、手機行動通訊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