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在社群網站上分享生活的使用者來說,雖然手機或數位相機能直接拍攝照片,但景深、發色或細緻度總感覺不盡理想。這時候不妨考慮微單眼相機吧!此類型數位相機不但比一般的單眼輕巧而好攜帶,還能依照場合需求及拍攝物更換合適的鏡頭,不論是拍照還是錄影都是相對便利的選擇。
不過關於相機總有許多專業術語,而許多廠商像是 SONY索尼、Canon佳能或 OLYMPUS、FUJIFILM富士、Panasonic國際牌等都有推出不同功能、片幅的機型,對剛入門的新手而言想必難以抉擇。因此這次就要來介紹一些購買微單眼相機的小訣竅,並以排行榜形式推薦8款受歡迎的人氣商品。喜歡拍照嗎?趕快入手一台微單眼感受一下接近專業的成就感與喜悅吧!
職業為電視/電影劇照師,主要為戲劇拍攝宣傳用途的平面照片,因此經常隨著劇組上山下海。認為一旦錯過當下的精彩畫面便沒有重來機會,因此觀察周邊美好的事物已成為本能反應,且為了在不同狀況下以及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拍攝內容,對於器材的選擇、使用有一定的鑽研。 閒暇之餘喜歡下廚料理,在個人專頁上分享了許多簡單快速的料理,並且跟攝影器材一樣,喜歡購買各類型廚房用具,善用手上的道具做出美味的成品。
於 mybest 任職近3年,參與多篇開箱實測及專家監修文章,為文章品質專業把關。目前定居日本關東地區。先前曾於唱片公司負責網路行銷及影像剪輯工作,喜歡關注音樂、電影、美食、日用品等各種領域。平日裡也熱愛在網路世界探索新事物,期待藉由自身體驗,將有價值的好物分享給讀者。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排行榜中所推薦的商品及服務,皆由編輯部依據PTT、Dcard等論壇評價及官方資訊進行排名。(2023-01-16更新)
微單眼相機的全名為「無反光鏡單眼數位相機」,作為體積輕巧的高畫質相機,在近年來備受消費者歡迎。當拍攝智慧型手機難以掌握的夜景、遠景或逆光攝影時,若改而使用微單眼相機,就能夠簡單地拍出,還能輕易實現專業相機獨有的散景效果。如果對於手機的拍照性能感到有所不足,就很適合升級成微單眼相機。
近年拍照設備的選擇逐漸多樣化,五花八門的機款讓許多攝影新手看得眼花撩亂,但其實各機種皆有不同特點與優勢。例如「單眼相機」具可更換鏡頭、有 PSAM 以及具備反光鏡等特點;「類單眼相機」雖不可更換鏡頭、不具備反光鏡也無觀景窗取景,但以機身螢幕顯示的操作方式十分好上手。
而「微單眼相機」可更換鏡頭、有 PSAM 但無反光鏡構造,故平均重量約莫比同性能的單眼相機少了30%,且本身體積嬌小、便於隨身攜帶。其運用機身上的 LCD螢幕進行構圖,可即時觀看成品並調整曝光、白平衡、光圈等各項參數,擁有極大的容錯空間。同時因能以觸控的方式拍照,即使是初次嘗試專業相機的人也能憑藉直覺輕易操作。
一般來說,中價位的「微單眼相機」足以應付各類型拍攝需求,但若想要輕便簡單、方便攜帶者,會較推薦入門款的「類單眼相機」。至於具備攝影基礎的使用者不妨考慮中價位的「微單眼相機」,並依據自身需求及預算挑選合適的機型,例如高價位機種多會配備全片幅感光元件使畫質大為提升,在連拍與對焦方面的準確度和流暢性亦有更佳的表現。
若以價位來看,由於現階段大部份廠商皆將開發主力放在微單眼相機上,使得單眼相機較無新機款上市,更有逐漸停產之傾向,但高單價單眼相機仍受到許多專業玩家青睞,如有預算考量可考慮購買二手機,不僅價格較低且較具議價空間,而欲購買新機者則可參考以下的價格區間說明:
首先說明購買微單眼相機時需要注意的一些小細節,在挑選時可以依照這些項目,配合自身需求來尋找適合的商品。
感光元件是相機不可或缺的構造,大致上來說,感光元件越大則相機的畫質越好,攝影新手可以從這一點著手挑選。目前微單眼相機的感光元件尺寸,可分為全片幅、APS-C 以及 M4/3(Micro Four Thirds)這3種類型,比智慧型手機或小型數位相機上搭載的1/2.3吋感光元件大上7.8~30倍,且各自有不同的特色與適用場合。
如果最重視畫質,全片幅不但可拍出高品質且充滿細節的照片,而且不管是前景與後景的層次感、整體色彩呈現等,在成相上都會比小片幅商品好上許多。另外,由於全片幅微單眼相機的景深較淺,因此能透過調整光圈或其他進階操作,創造出不一樣的作品氛圍。再加上因為整體構圖面積較大,相對來說進光量也更多,在拍攝夜景或是晨昏等光暗反差極大的場景時,也可擁有極為平滑的色彩過渡。
另一方面,若希望便於隨身攜帶,就可挑選 M4/3片幅的微單眼相機。其不但價格相對實惠,且比較不容易出現背景虛化的現象,可以完美捕捉畫面內的所有物件,進而拍出美麗的風景照。
至於剛踏入攝影領域的新手,則可考慮畫質、體積重量與價格都適中得宜的 APS-C,許多型號若除去了鏡頭,甚至比一瓶500mL 的礦泉水還輕盈。此外,相較於全片幅來說,APS-C 因為能夠更貼近主題,所以很適合拍攝遠處物體的特寫。
相機的液晶螢幕及觀景窗,在在影響著使用習慣及操作便利度,而其中亦有些細節需要注意,請參考接下來的說明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
部分入門、中階的微單眼相機沒有內建觀景窗,僅能以螢幕進行取景,當遇強光時可能會因螢幕亮度不足而無法清晰顯像。反之,具備觀景窗的機種則可輕鬆確認構圖,使用觀景窗時的貼腮姿勢亦能增進拍照時的整體穩定度。
不過電子觀景窗相對耗電,機體重量也會隨之增加。此外,有些機型雖能外接專用觀景窗,但除了需額外花錢購置外,還會佔用相機的熱靴與增加收納空間,挑選時別忘了考慮自身需求。
若是想拍人像卻不知道該如何構圖的人,不妨請模特兒以不同角度擺出各式姿勢,並多拍幾張照片確認畫面成像。除此之外也推薦使用「三分法構圖」,意即把畫面分成九宮格,並將被攝物擺放在四個交叉點中的其中兩側。
藉由分析多位攝影名家的作品可發現,專業玩家多以斜向(45度)的三分法進行構圖,此手法被公認為最有利於將觀看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畫面焦點,同時亦能賦予被拍攝者活力感。
微單眼相機主要根據機身上螢幕的資訊來構圖,因此其結構將影響著操作及構圖上的便利性。而可動式結構在自拍或是極端高低角度的拍攝時,便能讓使用者輕鬆確認拍攝狀況。且目前市面上有上掀式、下翻式以及側翻式等不同的類型,若想讓拍攝過程更加順利,建議選擇可動範圍較大的側翻式螢幕。
另外,如果螢幕可利用觸控對焦或進行選單功能設定,操作時便會接近智慧型手機而相對直覺,對於尚不熟悉以轉盤調整參數的攝影新手,就相當建議可選擇支援觸控操作的款式。
若是過去從未接觸過專業相機的新手,即使下定決心購買了微單眼相機,想必也會對於是否能運用自如感到不安,此時就建議挑選螢幕選單介面與攝影模式淺顯易懂的品牌。在廣大評論中,多表示 CANON 佳能與 OM 數位解決方案的微單眼相機較容易上手,其原因在於會顯示選單項目或攝影模式的說明,且艱深難懂的專業用語相對不多。
而其他品牌的相機則多採用普通數位單眼相機的選單介面。儘管在新手眼中可能看似複雜,但其實無論選擇哪間品牌的相機,在逐漸熟悉使用方式之後,仍然能夠自行更改設定、拍出理想的照片。
即使是攝影新手,只要掌握以下需要注意的細節,也能夠順利選出符合自己使用方式的相機。在拍攝運動會、兒童或寵物等快速移動的物體時,應著眼於自動對焦(AF)功能。而若主要拍攝的是旅行、日常生活、風景等靜態對象,則應留意色彩濾鏡的功能,藉此讓照片的色彩與氛圍瞬間脫胎換骨。此外,亦可留意各品牌之間微小的差異以及附加功能。
當拍攝移動中物體的時候,自動對焦功能可以使相機自動辨識出目標物,並直接進行對焦,避免拍出失焦的失敗作品。若目標物是整個人或動物,就可留意整體的自動對焦功能,例如 SONY、CANON 旗下產品在這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而眼部自動對焦則能隨時準確追蹤人物的雙眼,此功能以 SONY、NIKON 獲得最多網友好評。
此外,對焦點的多寡與密集程度也會影響到拍攝成果。雖然對焦點多不代表對焦速度較快,但是在追焦的時候,即能藉由密集的對焦點牢牢抓住主體,藉以提升成功率。反之若對焦點較少,便可能因拍攝物不在對焦點上而導致主體模糊。若希望能確實聚焦在欲拍攝的對象身上,選擇具備30個以上對焦點的商品會較保險。
順道一提,許多微單眼相機還備有數位校正功能,能夠改善鏡頭本身造成的影像變形,在拍攝建築物等主題時,便可確保線條不會出現扭曲。
所謂的色彩濾鏡模式,意指能大幅度調整照片成品與顏色氛圍的設定,藉由模擬不同的色調進行拍攝後,攝影者後續便無須再進行額外調色,可節省大量的後製時間。而這項功能在不同廠牌中有不一樣的名稱,例如影像模式或創意風格功能等,且每款的模式數量及特徵也有所差異,請根據自己偏好的風格加以挑選。
濾鏡模式大致上可分為黑白模式、復古(暖色調)模式、冷色調模式,在環境複雜、顏色多元的地方推薦使用黑白模式,以凸顯畫面重點不被雜物干擾。
暖色調濾鏡則是因應近年的復古熱潮所興起,若是在鎢絲燈(黃光)的環境下套上此模式,將能增加色溫與反差,使畫面的復古感更加濃厚;而拍攝建築物或是玻璃帷幕時若想強調金屬光澤感,不妨考慮選擇冷色調濾鏡試試看。
初學者如果想輕鬆拍出漂亮的照片,微單眼相機的自動模式與防手震功能便是重要的關鍵之一。前者可自動判別場景並套用最佳參數,甚至還有美顏的自拍模式,許多相機更會內建多個藝術濾鏡,讓使用者無需自行調整參數的細節設定,就能直接改變照片的氣氛。
如果拍攝時容易手抖或剛入門,便建議挑選內建防手震功能的商品。微單眼相機的防手震區分成鏡頭防手震以及機身防手震,目前較新的機種多支援5軸防手震,雖然本體的重量會稍微增加,但也因而能達到絕佳效果,不管轉接哪個系統的鏡頭,都能有效抑制晃動。
另一種則是機身內建3軸、搭配鏡頭2軸組合而成的5軸防手震,與前者一樣可以大幅降低手抖或晃動導致的模糊,用更低的快門值拍出清晰的照片,有效讓畫質提昇。
微單眼相機的醍醐味就在於更換鏡頭,每顆鏡頭拍出的照片及能拍的景物各異其趣,且不同類型各有支持者,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而隨品牌或機種不同,能使用的鏡頭數量與種類也不一樣,若想盡情享受更換鏡頭的樂趣,推薦選擇鏡頭種類豐富的 SONY 、 CANON 、 NIKON 或 OM 廠牌,其有提供多種獨特選項,且流通的二手鏡頭也很充足,讓大家能根據用途及預算選出理想款式。
另外,雖然微單眼相機的鏡頭,一般都只通用於同個品牌的特定型號系列,但因有些廠商具備2個以上的接環系統,所以部分原廠或第三方會推出可轉接至其他鏡頭的轉接環。然而,此方式可能會犧牲防手震、自動對焦等功能,在購入前務必要仔細確認相關規格。
若是對鏡頭尚未熟悉的初學者,可以購買機身與鏡頭的同捆組(Kit 鏡組),不僅完全相容又能滿足一般拍攝需求,亦能購入24mm~105mm或24mm~70mm的中焦段變焦鏡頭,此區間涵蓋廣角及中等焦距,足以應用在各種拍攝上。進階玩家則推薦體驗定焦鏡與其他焦段變焦鏡的光學差異,以及光圈大小所帶來之樂趣,一般來說,定焦鏡畫面呈現上會比變焦鏡更銳利與細緻,相同光圈下的進光量也較多。
其次,喜歡攝影的玩家通常都會著迷於散景的表現,因此不論是新手或是已有基礎的玩家,皆建議準備一顆 F2.8以上的大光圈鏡頭,在拍攝人像或是近物時都會有不錯的散景效果。
比起一般單眼相機,微單眼的優勢在於輕巧好攜帶,雖然部分專業取向款式的機身與鏡頭重量並不輕,市面上還是有不少輕量化商品。如果有這類需求可參考主打輕量化、好攜帶的微單眼相機,相信能增添拍照及攜帶上的方便性。
一般來說,單機身重量在400g 以下即便吊掛在脖子上,也不會造成脖頸太大的負擔;若加上鏡頭最多也不要超過500g 上下。而考量到畫質與相機整體結構,若採用側背或手持等攜帶方式,則可提高至1kg 左右在選擇上會較多樣。
有鑒於微單眼相機的成像特徵會因品牌而異,以下便介紹各品牌的範例機種,以及各別的發色、升級難度、款式等,以供大家在挑選時作為參考。
擁有極高人氣的 SONY,曾在2022年的 BCN AWARD(Business Computer News)比賽中,奪下了微單眼相機類別的銷售冠軍。該品牌的微單機種多採用 APS-C 與全片幅等兩種感光元件尺寸,且因鏡頭採用相同的規格,故即便後續購買不同片幅的進階機身,也能繼續沿用原本的鏡頭。
SONY 相機發色偏向鮮豔,尤以藍色與紅色的呈現效果最為亮眼,且近年生產的機種與鏡頭邁向多元化,舉凡適合錄影的機種、適合平面高畫質拍攝的機種、可迅速對焦與連拍的高階機種等皆有,想必能滿足各式各樣的攝影情境和需求。
CANON 堪稱全球規模最大的相機品牌,過去雖以生產單眼相機為主,但近年在微單眼相機上展露頭角,於2022年的 BCN AWARD 得到銷售亞軍,可見在市場中備受歡迎。若論及其採用的感光元件尺寸,雖然同樣為 APS-C 與全片幅兩種,但須注意兩種片幅之間無法互換鏡頭,所以在升級機身後需要重新購買鏡頭。
CANON 旗下相機的發色以自然鮮豔為特徵,具有討人喜愛的色調,當中高價位的全片幅無反機種,更是在畫質與對焦速度上表現不俗,儘管目前可選擇的機種類型尚少,但在價位的區隔上卻相當明確。此外,該品牌的 EOS Kiss 系列屬於數位單眼相機的入門機型,選單介面簡潔且機身輕巧,十分適合初學者使用。
FUJIFILM 是廣受資深攝影玩家與專業攝影師所推崇的相機品牌,其發色宛如底片相機一般,散發著懷舊而溫柔的氛圍,美麗出眾的程度在世界各地都大受好評。其中最受歡迎的主打機種,是搭載了 APS-C 的微單眼相機,這款重視畫質的機種採用比全片幅更大的中片幅,但光是機身可能就要價超過台幣10萬元,屬於專業取向的產品。
NIKON 是以百年歷史為傲的老字號相機品牌,目前正迅速將重心從單眼相機「Nikon D系列」轉移至微單眼相機「Nikon Z系列」。NIKON 的單眼相機發色上並不誇張,是以忠於自然的色調為特徵,但 Z系列的微單眼相機在保持自然的同時,還會給人留下鮮明豔麗的印象,並擁有豐富的色彩濾鏡模式,使玩家能盡情享受美麗的色彩。
旗下微單眼相機所採用的感光元件尺寸有 APS-C 與全片幅,並且共用相同的鏡頭規格,替換成進階機身之後亦可沿用鏡頭,進而延長使用的時間。
NT$23,260
NT$62,900
已經來到第4代的 FUJIFILM 旗艦級微單眼 X-T4,除了自家引以為傲的 X-Trans 背照式感光元件以外,還搭載了相當多以前沒有的先進功能,包括首度添加進機身的5軸光學防手震功能,以往不受重視的連拍速度也進化到15fps,尤其在錄影部份也擁有高達 FullHD 240P 的高速攝影能力,搭配側翻式的觸控式液晶螢幕,不管是拍照或錄影都具備強大效能。
不只外觀上具有銀鹽時代的復古風格,內建的「軟片模擬」功能更可輕鬆套用並調整照片色調,在機身中就能進行初步編修,藉此減少後製時間,再加上具有長足進步的各項拍照規格與性能,可說是當代最強的 APS-C 機身之一。
NT$59,999
在歷經第一代全片幅微單眼的嘗試以後,Canon 以 EOS R5再度博得攝影玩家們與世界的歡心。其內建超乎一般的防手震、自動對焦性能,即便在夜晚手持拍攝,也依然有極高機率能捕捉到清晰銳利的照片。同時,它更具備20fps超快速連拍,搭配 AF追蹤便可輕鬆掌握精彩的瞬間畫面。除此之外,機背搖桿及轉盤也重新回歸,讓習慣品牌傳統單眼相機的專業人士也能無痛轉換。
雖然在效能部分表現十分亮眼,但也因此在價格方面也突出了些,且為了容納防手震等等結構,使其機身體積偏大,建議在購買前先檢視自身需求與預算。
NT$26,170
身為以 APS-C 片幅微單眼開啟新藍海的品牌,SONY 在此領域始終處於領先地位。旗下微單眼相機運用混合式對焦系統,達到極速的0.02秒對焦速度。若仍覺得不足夠,其還具備眼部辨識自動對焦技術,只要半按快門便會追蹤人或動物的雙眼,並透過新型演算法增加準確度,對喜歡拍攝兒童或寵物照片的使用者來說,這項功能既便利又可大幅增加拍照成功率。
只是為了輕量化以及等級區分,A6400 並沒有內建機身防手震,雖然可安裝具防手震的鏡頭,但效果依然稱不上理想。因此建議在拍攝時維持一定的快門速度,減少因為晃動導致的成像模糊。
NT$46,900
屬於全片幅入門款的 A7C 在規格上一點都不入門,除了搭載品牌獨家研發的背照式感光元件,大幅增加了進光量確細節也能清晰之餘,全新設計的小型化快門元件壽命更長達20萬次,耐用度極佳。當然必備的觀景窗、雙指令轉盤等等一個都沒少,電池也更換成新型的 NP-FZ100 並可以行動電源充電,輕鬆延長續航力。
與同品牌 APS-C片幅商品相仿的外觀造型卻相對輕巧,且內建使用體驗極佳的側翻式液晶螢幕,成像品質跟高階機種相比也不遑多讓。除了不喜歡帶過重設備的攝影愛好者值得考慮以外,作為備機也恰到好處呢!
NT$47,720
於底片時代就已踏入相機市場的 FUJIFILM 擁有廣大愛用者,其數位相機自然也擁有許多吸引人的功能。X-S10 改善了以往因造型取向而忽略的握持手感,招牌的18種軟片模擬功能也與自家旗艦機種平起平坐;而按鍵配置則更符合大眾的習慣與需求,除了1個模式轉盤以外,另有3個指令轉盤搭配豐富的自訂鍵,在拍攝時便可快速調整各項參數以符合情境。
獨家的 X Trans CMOS 感光元件除了帶來極佳可用感光度以外,在色溫及白平衡的表現上也十分出色,不管拍攝何種場景都能忠實呈現,且不需特別用修圖軟體修飾就能還原濃郁色彩,對喜歡直輸、不修圖的使用者想必相當理想。
NT$22,660
以醫療器材聞名的 OLYMPUS,在數位相機上也有其獨到之處。E-M10 Mark IV 除了機身比上代機種更為輕巧以外,效能也大躍進;包括改用較高畫素感光元件再搭配下翻式液晶螢幕,用單手握持即可毫不費力地自拍。除此之外,廣受好評的進階拍攝模式以及藝術濾鏡當然也完全保留,讓使用者能發揮創意將平凡照片變成風格作品。
精密的機身設計與片幅較小的感光元件,也讓其重量僅有300g出頭,就算加上鏡頭也依然輕巧。最棒的是外觀採用了傳統底片相機的造型,可謂是集性能、攜帶性及質感於一身的傑出商品。
NT$49,820
作為 Nikon Z系列的最新機種之一,此款相機搭載2個新型影像處理引擎,即便在連拍等需要大量寫入資料的狀況下,反應速度依然大幅領先前代。而內建的2個記憶卡槽除了支援一般 SD記憶卡,還能安裝讀取、寫入速度更快速的 CF卡及 PCIe Gen3,而可錄製4K/60P格式影片。甚至在拍攝過程中還可直接以行動電源供電,可說是極為可靠的創作夥伴。
且即便是較晚發展的系統,但其性能已可媲美 Nikon 早期主力的中高階反光鏡單眼相機。更因能加購 FTZ轉接環連接原廠的其他鏡頭群,若是原本就擁有同品牌其他相機的使用者,毋需重新購買鏡頭便能享有同等或更高階的攝影體驗了呢。
NT$28,080
不過受限於體積及整體設計,其操作按鈕及轉盤皆偏少,自訂義按鍵也只能安排到機身前方,跟一般數位相機的配置略有不同,因此在操作或調整各項設定時可能需要點時間習慣。
NT$56,990
Panasonic 的全片幅機種 DC-S5 可說是品牌為專業影像工作者全心打造之作,其感光元件搭載雙原生 ISO 技術能大幅抑制雜訊產生,在高感光度時依然維持乾淨的畫面。而在影片錄製部分的效能更是十足強大,包括提供4K 60P的高流量解析度模式,與內建 V-Log 以及 V-Gamut,詳細記錄了明暗、色彩等數位資訊,在後製編修時便擁有極大彈性。
但由於 Panasonic 的全片幅數位相機發展相對較晚,市面上販售的鏡頭不如其他品牌容易購入,加上單機身重量就超過700g,搭配鏡頭動輒超過1kg,攜帶時多少會感到有些負擔。
NT$23,990
隨著 Youtuber 等自營媒體蓬勃發展,許多知名品牌都為了錄影需求推出了加強機能的相關商品,G100 便是其中之一。其特別強化了影片拍攝的規格表現,除了具備可防止晃動的機身5軸防手震以外,經過精密計算、並透過智慧輔助的麥克風還能切換5種不同模式,搭配選購的三腳架握把等配件,無論是拍攝他人還是自拍都能完美應對,相信會是 Vlogger 的一大利器。
可惜感光元件尺寸屬於較小的 M4/3,可用的感光度不高,在夜晚或較暗的室內若需要拉高快門,成品即可能會出現大量噪點導致成像不佳,而較不建議用於拍攝夜間場景。
微單眼也可以實現快速連拍,而入門或是中階機種機械快門大概是1/2000秒~1/4000秒,高階的機種會到1/8000秒,但如果是有搭配電子快門的款式,快門速度最高可以達到1/16000秒,且在拍照時不會有反光鏡升降的「喀嚓」聲。而快門速度關係著曝光時間,如果需要聚焦快速移動的物體並希望不留有殘影,就須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
連拍速度則是動態攝影最重要的功能,如果拍攝移動中的人物最少需5張/秒的連拍速度,才較捕捉到想要的瞬間。若想利用連拍的照片製作逐格動畫,或拍攝極限運動等瞬間場景,則建議選擇10張/秒的機型。
如果想拍攝夜景與星空,可使用 ISO 較高的微單眼。ISO(感光度)跟快門速度、光圈並稱攝影的三元素,提高感光度或是加大光圈的話可以使用較快的快門速度得到相同亮度的照片。相同亮度下ISO100需要的快門速度是ISO200的兩倍,所以如果需要在暗處拍攝移動物體,需要較高快門速度來凍結畫面的話,可以試著調高 ISO 來得到良好的拍攝效果。
不過 ISO 越高,越容易出現所謂的「噪點」讓清晰度下降。為此除了可使用軟體除噪以外,原則上感光元件越大、可使用的 ISO 就越高,而 APS-C 可用 ISO範圍多在3200~6400之間;若為全片幅則即便 ISO12800也依然堪用,因此如果夜晚、暗處拍攝需求較高,便可以選擇片幅較大的機種。
建議將光圈盡量設定在最大(意即最小的 F值),並且將被攝物靠近相機、遠離背景,便能拍出背景虛化的散景效果。另外,也可尋找「閃光點」,例如河面、陽光映照下的樹葉、路燈等,在散景狀態下便會形成夢幻的光點。
這次介紹了許多不同廠商的微單眼數位相機,但如果比較中意某個品牌的特性或獨家功能的話,也可以進一步縮小範圍,如此一來更容易挑選到適合的商品。以下提供一些各品牌數位相機的選購要點以及推薦商品,有興趣的話不妨前往觀看。
經過以上的說明,相信大家都對微單眼相機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並且掌握到一些挑選的訣竅。微單眼相機雖然體積較小,但性能卻一點也不輸專業的單眼相機,如果能找到符合個人需求的機種,更能體會到攝影的魅力所在。心動了嗎?趕快相準中意的商品,將各種美麗的畫面永遠保存下來吧!
購入文中商品,mybest 將獲得部分收益。
商品介紹參考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毛巾、衛生紙、防蚊・殺蟲家電
電視、按摩家電、其他家電3C電子・影音
影音AV配件、藍光・DVD播放器、擴大機相機・麥克風
腳架、數位相機・攝影機、單眼相機美妝・保養
美甲・指甲彩繪、指緣保養、護膚・身體護理健康・美容
香水、健康用品、日常護理食品
品牌食品、豆製品、麵類・義大利麵飲料
酒類、蔬果汁、茶飲廚房用品
酒器・酒具、廚房收納、茶壺・茶具服飾・時尚
錢包、夾克・風衣外套、男士內衣褲鞋類
鞋用保養・配件、童鞋、男鞋手錶・飾品
太陽眼鏡、髮飾、手錶母嬰・兒童用品
奶瓶・副食品工具、兒童餐具、孕婦・產婦用品家具・家飾
床包・床罩、其他收納用品、櫥櫃・展示櫃興趣嗜好
畫具、打擊樂器、其他樂器・配件戶外休閒
登山用品、戶外服飾・配件、烤肉架・焚火台DIY・工具百貨
戶外家具、農事・園藝工具、電動工具運動用品
其他運動用品、瑜珈用品、健身用品寵物用品
貓咪用品、熱帶魚・水族箱、鳥・小動物用品書籍・影視作品
工具書・自我成長、參考書・題庫、雜誌遊戲
Switch周邊・配件、遊戲機配件、Xbox One遊戲汽機車
汽車百貨、機車用品、汽車禮品
其他禮品、母親節禮物、父親節禮物居家設備
蓮蓬頭、馬桶・馬桶配件、淨水器手機
手機周邊、iPhone・iPhone配件、手機音樂
華語歌曲、樂團・團體歌曲、其他音樂應用程式・App
遊戲App、生活App、音樂App保險
人身保險、財產保險信用卡・電子支付
信用卡、優惠信用卡、旅遊信用卡服務
健身房・運動中心、補習班・留學、住宿・訂房其他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