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不少研究顯示,「側睡」有助於減少打鼾以及舒緩肩頸僵硬狀況,也因此「側睡枕」成了寢具界的新寵兒。然而,每個人對枕頭高度、硬度的需求不盡相同,即使是熱銷商品也常常出現褒貶不一的情形。尤其是台灣國內銷售的品項有限,相信有不少人也會好奇國外流行哪些品牌或款式吧?
因此本次主題不僅會分享挑選側睡枕的重要訣竅,也會網羅18款日本熱銷的側睡枕開箱實測,並評選出值得一試的10款商品推薦給大家。總覺得睡眠品質不佳、時常肩頸酸痛的話,趕緊參考文章並換一顆更合適的枕頭吧!
傳播學系畢業,因對吉卜力工作室的熱愛而決定前往日本,目前東京生活邁入第5年。加入 mybest 後擔任編輯職位,對於遊戲、電影、美妝、日常用品等皆有興趣及研究熱忱,希望能透過對自身的鞭策將最值得信賴的資訊傳遞給讀者。
排行榜中所推薦的商品及服務,皆由編輯部依據PTT、Dcard等論壇評價及官方資訊進行排名。(2023-01-16更新)
目次
想要正確地挑選出好的枕頭,就必須學習關於枕頭的基礎知識。本段會以大標題簡單歸納出3大重點,方便各位迅速訂定符合自身需求的基本條件。
不少人在以側睡姿勢入眠後,卻依然感到全身肌肉緊繃或是疲憊。雖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常見的一個原因便是「枕頭的高度與身體不合」,由於側睡時還需考量到肩膀的高度,不論是枕頭太高或太低都會造成睡眠姿勢不良。建議選擇承受頭種之後仍可維持大約10cm(成人單側肩膀平均寬度)的枕頭,讓頸椎與身體能繼續保持水平。
由於翻身行為是人體調節血液循環、淋巴循環、體溫等內循環的方式之一,不管如何習慣側睡,整晚依然會有翻身仰躺的時候。因此在側躺枕的選擇上也務必要將「仰躺睡姿」考慮進去。以下會列出判斷枕頭高度的方式:
在側睡時身體與床鋪接觸的面積會比平躺時縮小許多,使身體相對不安定。此時就需要藉由枕頭的形狀與材質,增加頭部與身體的安定性,以下會列出能增加安定性的三種枕形供大家參考。
由於一般仰躺用的枕頭多只考慮到脖子與頭部之間的段差,因此轉換成側躺時出容易現高度不足的情形。而側躺枕因為要填補肩寬與頭部之間的空隙,通常會做得比仰躺枕更為厚實,對仰躺姿勢來說又有太高的疑慮。
因此有許多廠商開發出兩側高中間低的枕頭,不論是側睡或仰睡都能找到最舒服的高度,尤其適合經常翻身的人。
除了加強頭部支撐之外,也可以藉由增加身體的支撐解決姿勢不安定的問題。現在也有許多廠商推出 J形、L形的枕頭,在側躺時還能將重心移至背部,利用枕頭的長邊支撐身體。但是相對的,枕頭的設計如果會卡住肩膀,則可能會影響翻身的自由度。因此選購這類型的枕頭時,應選擇肩膀附近空間寬敞,或是背後支撐部分較扁平的款式。
現在也有一種擁有特殊弧形的拱形枕,枕頭側緣有凹陷處可容納肩膀,因此枕頭可以直接支撐到頸部與頭部,同時又具有穩定身體的效果。若各位擔心肩膀承受太多壓力,不妨可以改用拱形枕。
檢查完最基本的條件後,就可以近一步確認更細節的設計,例如側睡時耳朵的舒適度、枕頭的清潔度等,以下會簡單說明之。
側睡的時候同時也會把耳朵壓在枕頭上,若是長時間沒有翻身,很容易導致耳朵悶熱或是耳殼疼痛。因此現在也有很多廠商會在枕頭的中央留下簍空或凹槽,讓耳朵能有空間舒展透氣。
枕頭不僅會接觸到頭髮也會接觸到臉上的油脂,因此也和床單一樣需要定期清洗才能避免細菌孳生。建議優先選擇使用 FOSSFLAKES 等聚乙烯填充物的枕頭,這類枕頭可直接丟入洗衣機水洗,維持整潔毫不費力。
若是欲選購的枕頭不能水洗,可另外購買枕頭套保護枕頭芯,平時將枕頭套拆下清洗即可保持衛生。此時則建議選擇易乾、不易吸水的聚脂纖維枕套,讓清洗作業更輕鬆省時。
NT$2,190
這款枕頭是東京西川推出的立體透氣枕,填充物採用最新式的中空軟管,整個枕芯內部氣流暢通,即使長時間使用也不容易悶熱或累積濕氣。而且枕芯內部還分成三塊獨立的區域,承受頭部重量後軟管也不會往兩側外移,支撐力穩定且復原力強。
而枕頭的外層枕套是由聚酯纖維針織而成的布料,細緻柔軟的紋理有效緩和了軟管枕有的顆粒觸感,觸摸舒適度尤其出色。支撐力足舒適度又高、材質的耐久性也佳,並且可直接機洗,順理成章榮獲榜首。
NT$7,182
YOKONE3 不僅繼承前代 YOKENE2的優點,更進一步拓展枕頭的可能性。這次的新型設計不僅可支撐頭部、頸部,還可同時支撐肩膀與手腕。不僅側躺有足夠枕高,還能連同脖子一起支撐,有助放鬆肩頸之間的肌肉。
而枕頭在受力後的變形幅度小,但由於可另外調整1~3cm 左右的高度,因此依然能順暢翻身。紮實的4點支撐讓睡眠時可以放心滾動,仰睡、側睡、趴睡都舒適。
NT$2,247
5way premium pillow 正如其名能夠應用於5種使用情境,除了能由下而上支撐脖子,還有來自左右兩側的立體構造能從旁加強穩定性。且枕芯採用的低反發泡棉結構密實,除了受力後的復原力相當不錯,躺上去的觸感也不會過度柔軟,泡棉壓縮到一定程度後便會轉為類似實心枕的質感,支撐力相當足夠。
兩側隆起處也有微微的傾斜角度,翻身時不會受到立體結構阻礙,當墊背時也不會過於凹凸不平,除了當作側睡枕之外,也可當作閱讀時的護腰、護背靠墊。
NT$1,973
YOKONEGU 側睡枕頭製作成中間內凹的迴力鏢形狀,內凹處剛好可服貼頸部與肩膀之間的空間;而兩端微微隆起的構造,除了能讓使用者在翻身後依然有足夠的支撐,下緣處還特別內縮騰出放置肩膀和手臂的空間,便於以自然姿勢抱著枕頭側睡的設計獲得評比員的一致讚賞。
而內裏則分為綿纖維與中空軟管兩層,兼具柔軟舒適以及通風透氣的兩大優點,無論是形狀、材質和膚觸都讓人滿意呢。
NT$1,546
光是外型和體積就讓評比人員留下深刻印象的 WingPillow,其將睡眠區域規劃為兩部分,設計出明顯的主體與左右兩翼的形狀。中央隆起處的觸感極富彈性,在承受頭部重量後僅會下凹約0.5cm,側躺時將頭枕於其上也無需擔心肩頸的懸空。而碗型的下凹設計,可讓使用者在該區域內自在地翻身之外,同時還能避免頭部偏離枕頭中央。
延伸出的左右兩側平面則可放置手臂,抑或休息時趴在其上也依然能享受絕佳的支撐感,可說能帶來不僅止於良好側睡品質的優異體驗。
NT$1,647
由日本居家用品大廠宜得利推出的這款枕頭具備兩大特色,其一是由正中央與左右兩側等,三個構造組成的凝膠墊設計,能給予頭部具彷彿漂浮狀態的支撐感。其二是通風孔構造能保留一定量的熱能,即使頭部暫時離開枕頭也不會馬上散熱,冬季使用想必特別令人滿意。
然而蓄熱能力優異的反面,便是用於夏季多少會感到悶熱。但若有根據季節使用不同枕頭的習慣,便不成問題了。
NT$1,661
由日本寢具代表品牌西川推出的側睡枕,雖然是使用中空軟管做為填充物,但是由於枕套稍有厚度,因此幾乎沒有顆粒感而能帶來一定舒適度的使用體驗。且單論內裡以及外部材質,整體耐久性也具有高水準。
然而這款枕頭的內部並沒有分隔成小型囊袋,因此在承受重量後,填充物便會因為壓力而向兩側散開,累積使用時間一拉長,中央與兩側的高度差可能會拉大,造成翻身越來越困難。不過,只要每次睡前稍微調整下填充物的分布,還是能擁有一夜好眠。
NT$1,361
這款枕頭採用相對少見的高反發泡棉,既具有隨著壓力變形的能力,也有相對強力的反向支撐力,觸感柔軟但卻不會讓頭部感到深陷在枕頭中。而枕頭的中央還有專為放置脖子設計的凹槽,不僅能提供適當的平躺高度,也能幫助穩定頸椎,避免睡夢中意外拉扯頸部肌肉。
另外,它的枕面沒有明顯的高低差,翻身時自在不受阻礙,也不會因為落差而影響睡眠深度。雖然有缺乏透氣孔、容易產生悶熱感的缺點,但其簡單的形狀容易與其他枕套搭配,只要更換涼感枕套便可改善這個小缺點。
NT$2,300
RAKUNA 姿勢訓練枕的觸感特別硬時,原因在於內部填充了大量的聚酯纖維絲,經過壓縮的纖維緊密結合形成絕佳的支撐力,同時又確保了枕芯的透氣性,各方面性能的平衡度可說相當不錯。
雖然其中央下凹的結構與扎實材質,也讓評比員感到翻身時有些不流暢,但其肩頸之間的服貼度與強力支撐表現,還是獲得不錯的整體評價。如果原本就偏好低反彈、較硬的枕頭,這款會是入門側睡枕的首選。
NT$2,780
SU-ZI 的側睡枕具有相對寬大的側睡面積,左右兩側微微隆起但與中間下凹處又有緩坡連接,翻身過程中完全沒有阻礙感,更不會有悶熱的貼附感。加上枕高可稍微調整因此相對於其他款,能應對更多不同體格的使用者。
也由於枕頭的上下兩側也有2cm 左右的高低差,只要將枕頭轉向便可享受不一樣的睡眠體驗。不過,其材質屬於支撐力高的偏硬質地,與肩頸的服貼度略嫌遜色,習慣躺軟枕頭的話可能較難習慣。
掌握如何挑選側睡枕的訣竅後,部分讀者或許還想進一步釐清相關問題,因此下方彙整了幾個消費者經常提出的疑惑,希望能藉由 Q&A 型式幫助解答。
A:打呼的確與睡姿有較大關聯,由於側睡時舌頭較不會阻擋呼吸道,在保持呼吸暢通的狀況下而可期待能減輕或減少打呼。不過感冒鼻塞、肥胖等因素也是造成打呼的原因,而無法僅透過改變睡姿完全解決。
A:每個人適合的高度並不相同,最理想的狀態是當側睡時枕頭能與單肩的高度一致。此外,也請確認鼻子與頸部是否呈一條線,而身體能保持平衡,不會因高度過低壓迫呼吸道,或是過高而讓頸椎呈現彎曲狀。
A: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Sleep Foundation)讀研究數據指出,平均2年就該更換一次枕頭,較能幫助維持優良的睡眠品質。不過,實際上其壽命也與材質有所關聯,像是平價的纖維枕因容易扁塌,通常1~2年就壽終正寢;而羽毛枕則差不多可用2年,至於彈性佳的乳膠枕可長達2~3年。
以上便是本次的實測排行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感興趣的商品呢?由於枕頭的舒適度與軟硬度是非常主觀的感受,請大家參考規格表中的其他資訊判斷枕頭的軟硬度,並盡可能先找尋可試躺的管道。希望這次的選購要點和推薦排行能幫助各位釐清自己的需求,找到最佳的安眠床伴!
購入文中商品,mybest 將獲得部分收益。
商品介紹參考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毛巾、衛生紙、防蚊・殺蟲家電
電視、按摩家電、其他家電3C電子・影音
影音AV配件、藍光・DVD播放器、擴大機相機・麥克風
腳架、數位相機・攝影機、單眼相機美妝・保養
美甲・指甲彩繪、指緣保養、護膚・身體護理健康・美容
香水、健康用品、日常護理食品
品牌食品、豆製品、麵類・義大利麵飲料
酒類、蔬果汁、茶飲廚房用品
酒器・酒具、廚房收納、茶壺・茶具服飾・時尚
錢包、夾克・風衣外套、男士內衣褲鞋類
鞋用保養・配件、童鞋、男鞋手錶・飾品
太陽眼鏡、髮飾、手錶母嬰・兒童用品
奶瓶・副食品工具、兒童餐具、孕婦・產婦用品家具・家飾
床包・床罩、其他收納用品、櫥櫃・展示櫃興趣嗜好
畫具、打擊樂器、其他樂器・配件戶外休閒
登山用品、戶外服飾・配件、烤肉架・焚火台DIY・工具百貨
戶外家具、農事・園藝工具、電動工具運動用品
其他運動用品、瑜珈用品、健身用品寵物用品
貓咪用品、熱帶魚・水族箱、鳥・小動物用品書籍・影視作品
工具書・自我成長、參考書・題庫、雜誌遊戲
Switch周邊・配件、遊戲機配件、Xbox One遊戲汽機車
汽車百貨、機車用品、汽車禮品
其他禮品、母親節禮物、父親節禮物居家設備
蓮蓬頭、馬桶・馬桶配件、淨水器手機
手機周邊、iPhone・iPhone配件、手機音樂
華語歌曲、樂團・團體歌曲、其他音樂應用程式・App
遊戲App、生活App、音樂App保險
人身保險、財產保險信用卡・電子支付
信用卡、優惠信用卡、旅遊信用卡服務
健身房・運動中心、補習班・留學、住宿・訂房其他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