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體積小又便於攜帶的電腦類型,除了筆記型電腦外,其實還有本篇主角——迷你電腦(Mini PCs)。目前對何謂「迷你尺寸」並無一定規範,但通常指體積在5L 以下,亦有只比隨身碟大一些的智慧電腦棒(Stick PCs)。而外型小巧卻與一般主機具備相同功能,相較筆記型產品又多了可自由選擇螢幕的優點,相當適合空間有限又偏好大螢幕的使用者,因而成為近年各品牌積極發展的潛力機種。
然而,在如此侷促的機身內該配備怎樣的規格,在選購上又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才能買到用起來滿意的商品呢?這對初次接觸這類產品的消費者來說,想必是個不小的難題。因此本篇將就 CPU 規格、效能核心、散熱等面向介紹選購要點,並以排名方式推薦 Intel NUC、ASUS、MSI、Apple 等人氣品牌機種,請務必要看下去喔!
曾任家電3C賣場專員,現任遊戲實況主。蒼詠從大學時期組裝了第一台電腦以後就對3C產品有著極大的興趣與熱情,閒暇之餘也常上網關注各類科技產品的最新訊息。 2014年組了一台效能不錯的電腦後,實現了大學以來實況夢想,除了開台玩遊戲以外也會分享一些3C商品開箱在部落格或 Youtube 上,喜歡冷門或性價比極高的物件,立志從實用面讓對這些商品有興趣的人們都能得到有用的資訊,並運用自身的文字專長讓讀者可以透過深入淺出的敘述了解每樣商品的特色及優缺點。
從高中時代開始撰寫部落格的多尼,在2016年大學畢業後即出版了「免送修! 免花錢! Windows 10升級、優化、疑難雜症、效能全面進化一本通」電腦相關工具書,深受使用者的一致好評。 現職為前端工程師的他,下班後便化身為分享各類軟體資訊、教學以及3C產品開箱的部落客,每篇文章皆實用且具參考價值,讓部落格人氣水漲船高,累積瀏覽人數已突破850萬人。
於 mybest 任職近3年,參與多篇開箱實測及專家監修文章,為文章品質專業把關。目前定居日本關東地區。先前曾於唱片公司負責網路行銷及影像剪輯工作,喜歡關注音樂、電影、美食、日用品等各種領域。平日裡也熱愛在網路世界探索新事物,期待藉由自身體驗,將有價值的好物分享給讀者。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排行榜中所推薦的商品及服務,皆由編輯部依據PTT、Dcard等論壇評價及官方資訊進行排名。(2023-01-16更新)
在進⼊商品推薦之前,先來看看選購時需要注意的地⽅吧!
電腦從用途上可大致分為文書商務、電競和影音繪圖創作等類別,其所需之主機規格並不相同,加上規格越好的產品售價也較高,因此應先確定主要用途,再尋找規格相符的機種,如此便不難找到用起來滿意,又符合預算的商品。
CPU 規格會直接影響系統的運作效能,更會決定該電腦的可作業範圍。大部分的迷你電腦因受限於其體積及散熱效能,常採用筆記型電腦等級的 Intel Core i3至 i5低電壓版本 CPU;智慧電腦棒則使用更低階的 Celeron 或是 Atom 系列,其效能僅能用於文書處理及看影片等低負載作業。
然而,現在亦有品牌推出電競或創作者專用的迷你主機,其處理器等級可達 Intel Core i7至 i9,可以流暢地編輯影片或是玩遊戲。因此若希望電腦能有較廣泛的用途,建議至少應挑選處理器等級在 Intel Core i5、 AMD Ryzen R5以上的機種,或是能參考搭載了 M1晶片的 Apple 電腦。
CPU 核心數代表其多工處理能力,核心數越多就像有更多人分工一樣,可同時進行多方資料運算。以 Intel Core 系列來說,從 i3二核心到第11代 i7及 i9 八核心,核心數越多,多工處理效能也越強。若是一般日常使用,具備四核心已是綽綽有餘,但若有繪圖設計需求,建議選擇六核心,讓作業更順暢。
除了核心數以外,時脈是另一個重要的效能指標。時脈代表處理器的運算週期(常見單位為 GHz),其數值越高代表其運算速度越快。即便同樣是第11代 i7八核心 CPU,依產品分級也會有1.4GHz~3.6GHz 的表現差異,這些資料都會明確地標示在產品規格表上,挑選時只要掌握好這幾個關鍵數字,就可以挑選出有合適效能的 CPU。
顯示晶片為執行繪圖運算工作的微型處理器,主要將系統的運算結果正確地顯示在螢幕畫面上,其中又可分為集成顯示處理器(內顯)及獨立顯示卡兩大類。常見的集成顯示處理器如 Intel UHD 及 Iris Xe系列和 AMD Vega 8,而獨立顯示卡上的顯示晶片,則主要出自於 NVIDIA 及 AMD 兩大廠牌。
雖然內顯的處理效能近來突飛進猛,但若有玩3A遊戲、3D繪圖或高階創作等需求,仍須有獨立顯示卡才具備足夠的運算效能。但高階顯示卡為降溫需要常會自備散熱風扇,因此無法裝在體積特別小的主機中。如電競或是繪圖這類必須使用獨立顯卡的機種,也僅能縮減到「相對迷你」的尺寸,故選購時需在效能與主機尺寸間加以斟酌。
部分迷你電腦為了節省空間,會採用無風扇設計並搭配低發熱組件,其優點為運作時可達到完全靜音,然而在無主動散熱的幫助下,其被動散熱設計是否能有效排熱便極為重要。常見的被動散熱方式有增設散熱片、機殼採多孔狀設計及增多通氣孔數量等,以幫助熱氣能盡快排出,但這些方式僅能應付低發熱作業的需求。
若是選用高規格組件或是執行複雜運算作業,仍建議選擇內部或是機殼有裝散熱風扇的機種,以確保系統能穩定運作。故在選購時應將該內部組件的產熱狀況、本身的散熱設計,以及是否可加裝風扇等各面向作統合性的考量。
無論是工作或是休閒娛樂,現在不少人會使用雙螢幕增加作業效率。而主機是否能提供多螢幕輸出,主要取決於顯示晶片或是獨立顯示卡規格,而這些皆可於產品規格表中確認,了解支援的輸出類型及顯示器數量。如有些機種提供 Dual HDMI 輸出,亦有 mDP 加上 HDMI 的配置,喜愛高畫質螢幕者更須進一步確認是否支援4K 影像傳輸。
除螢幕輸出外,若還能具備其他常用 I/O 介面,如 USB 、Thunderbolt 3、RJ45等,皆可增加使用便利性。一般來說,尺寸較大者能提供的連接埠種類及數量也較多,若以機身精巧為最重要考量,可能會犧牲部分的 I/O 介面種類,並改以轉接或是擴充套件的方式彌補,這部分可依照個人需求做取捨。
NT$7,990
放進口袋就可將整台主機帶著走,這麼不可思議的事只有迷你電腦棒能辦到。只比隨身碟大一些的機體裡,從處理器、作業系統到無線網路晶片都一應俱全,只要藉著 HDMI線連接,就能讓任何一台顯示器立刻變身成 Windows 電腦。
本產品也支援無線鍵盤及滑鼠連線,如果嫌帶上述配件太麻煩,也可加購同廠出品的「無線語音鍵鼠」,其正面為游標控制鍵,背面即是小型鍵盤,簡單而實用。但因其效能僅是行動裝置等級,只可應付追劇、上網、播放簡報等簡易用途。不過若用於行動教室、外出旅遊、商務簡報等場合,仍不失為一個有趣且方便的產品。
NT$6,490
NUC 為 Intel 新一代運算單元(Next Unit of Computing)的縮寫,而 Intel NUC 系列便是以搭載自家 CPU 所打造的迷你主機產品線。此系列為準系統電腦,在出廠時不含記憶體及硬碟,使用者除了可自行選購組裝外,也可以直接購買其他商家已搭置好並組裝完成的產品,實際價格也會因店家的選配規格有所不同。
本款打主小尺寸低耗能,外型如同一個單手就能托起的盒子,放在桌上也不占空間,還可用支架置於螢幕後方,充分發揮迷你機體的優點。然而,其採用 Celeron 處理器配上 UHD Graphics 600內顯的規格,說明此款效能有限。雖然規格表顯示可支援2組4K 輸出,但實際上接一台高畫質螢幕就已佔用很多系統資源,若是同時接上2台,恐怕難逃卡頓的狀況。
NT$15,900
本款除了有多種處理器版本及8~64GB 的記憶體擴充彈性外,也提供準系統選項,給買家有更大的組裝空間。針對一般用途,建議選擇 Core i5搭配8GB 以上的配置,即可流暢地執行日常多工作業需求。由於迷你主機常被放置在狹小的空間裡,本產品更別具巧思地設計了有線開機按鍵,讓手不用在夾縫中求生存,從此開機更方便。
然而,由於該處理器為低耗能的 U系列版本,且不能加裝獨立顯示卡,系統無法駕馭複雜的繪圖設計或是玩電競大作;在同時使用2台4K 螢幕時,也僅能執行如播放簡報等較低負載的顯示作業。雖有上述功能侷限,但若是需要一台有中高階商務筆電機能的迷你主機,這款依然是值得推薦的商品。
NT$29,900
本機種最大特色便在於硬體升級方面,其便利的拆裝設計及彈性的配置選擇,突破了迷你電腦的擴充侷限。除了原有的 M.2 SSD 外,還可再加裝2組 HDD 或 SSD 硬碟以及一台光碟機,提供更多樣的資料儲存方式;需要加裝記憶體時,也只需要用螺絲起子把底盤打開,就可以看到擴充插槽,更換起來完全不費力。
除了強勁的擴充能力外,其系統效能也不容小覷,最多可支援3台顯示器,若是想觀賞4K HDR 影片則建議購買 Core i7版本。整體來說,不論作為個人電腦、家庭娛樂還是商業用途,這個僅有2L 的精巧盒子都可以帶來不錯的使用體驗,對無電競遊戲需求者來說,是一款可以列入選項的產品。
NT$22,900
Ryzen 4000系列是 AMD 為桌上型電腦所推出的7奈米製程處理器,提供從文書處理等級的 R3,到遊戲、繪圖用途的 R5、R7之多種規格;搭配整合式 Radeon Vega 7顯示晶片,最高可提供8K 影像輸出,以優於4K 顯示器4倍的性能,提供更震撼逼真的效果。也支援 HDMI CEC 及 IR 感測器,可透過遙控器控制及管理媒體播放,作 HTPC 使用時更為便利。
此外,有別於一般迷你主機無法調節風扇轉速,本款可依據 SSD 的溫度調整其風扇運轉,增加散熱效率的同時,也減少不必要的噪音。在原本多樣化的 I/O 介面外,其還保留一個可讓使用者依自身需求、加以靈活運用的備用連接埠。從系統效能到使用介面,本產品都有其獨特之處,得以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是一台能讓人安心購入的優秀商品。
NT$21,900
本款為蘋果首次採用 M1晶片的桌上型產品,其8核心 GPU 相較先前的 Intel UHD 630,所提升之繪圖處理效能可達6倍之多;加上支援4K 及6K 顯示器,從運算流暢度到畫面表現都能帶來全新體驗。此版本也讓 iPhone 及 iPad 的 App 得以在 MacOS Big Sur 執行,加上 Rorsetta 2的轉譯功能,讓原本為 Intel ×86打造的應用程式也得以運作,拓展了適用的軟體範圍。
在外觀上,一體式及圓滑邊角造型的鋁製機身,維持 Apple 產品一貫的高質感,機身厚度也真正體現出「功力高,不必長得高」的產品設計意涵。整體而言是一款內外兼美的產品,強力推薦給對 M1效能感興趣,想嘗試蘋果桌上型機種的使用者。
NT$48,900
以針對遊戲玩家所推出的準系統 Intel NUC 9 extreme 為基本骨架,最高規格能選用 Core i9 HK 可超頻處理器,同時也替獨立顯示卡設置了擴充空間;再搭配上威剛 XPG 雙通道 DDR4-3200記憶體,及讀寫速度分別高達3500和3000MB/s 的固態硬碟,讓這台只有5L 的小主機也有高階電競機種的威力。
散熱效能一向是此類產品的重要指標,而其為了在有限空間內提升散熱能力,除了搭載可加強 CPU 散熱的鼓風扇外,於機殼頂部還帶有2組80mm 風扇;並搭配機身兩側可吸入冷風的通風孔,達到內部降溫效果以維持系統穩定運作。性能強勁又可帶著走,有它在手,不論到哪裡都可以盡情享受遊戲的快感!
除了上述幾個大方向的選購要點外,這邊也針對產品名稱中常出現的專有名詞,以及其他相關知識進行簡單說明,並邀請了專家解答,希望能讓各位更了解迷你電腦的特色。
A:準系統(Barebone)指的是該機體出廠時完全或部分不含 CPU、記憶體以及硬碟,使用者可根據喜好自行選購與主機板相容的配件。相較於完全組裝好的產品,可提供較彈性的規格配置選項。
A:只要從機殼大小開始挑選好後,就可以選購對應的電腦主機板及相關配件。目前市售可用於自組電腦的最小型主機板為 mini-STX(14cm×14.7cm),與其相容的機殼體積大約為1.5L,意即至該尺寸都尚能找到相容組件,可以完全自行組裝。但若是體積更小的機種,因主機板多為廠商特製,市面上並無販售,最多是買準系統再自行加裝記憶體等。
A:迷你電腦優點在於主機小體積不佔空間,同時又能有比 All-in-One 更有擴充性,可以自己做相關擴充及硬體的升級,不過最重要在於螢幕可以依據個人使用需求自己挑選喜歡的尺寸。
至於 All-in-One 優點則在於螢幕與電腦一體化,能讓桌面環境更加整潔,提供使用者更簡潔的使用環境,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安裝上更簡單, All-in-One 直接插電後基本就能使用,讓使用者減少很多安裝時候的前置作業。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電腦也脫離了傳統桌機的設計,出現了如同本次介紹的迷你電腦、電腦棒,或是不佔空間的 All-in-one 機種、主打電競體驗的款式。以下文章也幫各位整理了相關介紹,歡迎有興趣的讀者一同閱讀選購。
在這個越來越講求空間有效利用的時代,未來想必能有更多別具特色的迷你電腦產品出現在市面上。希望透過這次所介紹的選購要點以及排行榜推薦的人氣機種,能讓各位更加了解如何選購這類產品。除了上述內容外,選擇有長期保固及良好售後服務的品牌或商家,也是相當重要的。也期待讀者們都能透過本⽂找到⼼儀商品,為生活娛樂或辦公添位好夥伴!
購入文中商品,mybest 將獲得部分收益。
商品介紹參考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毛巾、衛生紙、防蚊・殺蟲家電
電視、按摩家電、其他家電3C電子・影音
影音AV配件、藍光・DVD播放器、擴大機相機・麥克風
腳架、數位相機・攝影機、單眼相機美妝・保養
美甲・指甲彩繪、指緣保養、護膚・身體護理健康・美容
香水、健康用品、日常護理食品
品牌食品、豆製品、麵類・義大利麵飲料
酒類、蔬果汁、茶飲廚房用品
酒器・酒具、廚房收納、茶壺・茶具服飾・時尚
錢包、夾克・風衣外套、男士內衣褲鞋類
鞋用保養・配件、童鞋、男鞋手錶・飾品
太陽眼鏡、髮飾、手錶母嬰・兒童用品
奶瓶・副食品工具、兒童餐具、孕婦・產婦用品家具・家飾
床包・床罩、其他收納用品、櫥櫃・展示櫃興趣嗜好
畫具、打擊樂器、其他樂器・配件戶外休閒
登山用品、戶外服飾・配件、烤肉架・焚火台DIY・工具百貨
戶外家具、農事・園藝工具、電動工具運動用品
其他運動用品、瑜珈用品、健身用品寵物用品
貓咪用品、熱帶魚・水族箱、鳥・小動物用品書籍・影視作品
工具書・自我成長、參考書・題庫、雜誌遊戲
Switch周邊・配件、遊戲機配件、Xbox One遊戲汽機車
汽車百貨、機車用品、汽車禮品
其他禮品、母親節禮物、父親節禮物居家設備
蓮蓬頭、馬桶・馬桶配件、淨水器手機
手機周邊、iPhone・iPhone配件、手機音樂
華語歌曲、樂團・團體歌曲、其他音樂應用程式・App
遊戲App、生活App、音樂App保險
人身保險、財產保險信用卡・電子支付
信用卡、優惠信用卡、旅遊信用卡服務
健身房・運動中心、補習班・留學、住宿・訂房其他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