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介面SSD硬碟體積非常小,又不需要外接電源以及資料傳輸線,安裝簡單而不佔空間。再加上目前幾乎所有主機板都有這類插槽,已經成為 DIY電腦組裝的必備零組件之一。然而,它除了有 PCIe 與 SATA 等傳輸規格、有無散熱片等差異以外,M.2 SSD 也有像是500GB、1TB 等不同容量,甚至還有2280、2260等多種尺寸可選,相信在挑選時令人眼花撩亂。
在本文中將介紹挑選 M.2介面SSD硬碟時需要注意的細節,並且精選10款各有特色的商品推薦給大家,而其中也不乏 Western Digital、GIGABYTE、Intel、SAMSUNG、KINGSTON 等知名廠牌。希望大家在參考這些資訊以後,都能順利找到中意的款式型號。
熱愛研究電腦組裝零件的 Leo Ho,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都有經營個人專頁,不但提供電腦新手完善的入門小訣竅,還是電腦同好們互動交流的好去處。 除了電腦的硬體之外,軟體介紹文以及實體開箱文也沒有少,甚至製作多支教學影片,只為了方便大家快速掌握電腦實用技巧。解說內容詳細又不馬虎,並耐心解答各種疑難雜症,因而吸引眾多讀者訂閱,追蹤人數節節攀升。
於 mybest 任職近3年,參與多篇開箱實測及專家監修文章,為文章品質專業把關。目前定居日本關東地區。先前曾於唱片公司負責網路行銷及影像剪輯工作,喜歡關注音樂、電影、美食、日用品等各種領域。平日裡也熱愛在網路世界探索新事物,期待藉由自身體驗,將有價值的好物分享給讀者。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排行榜中所推薦的商品及服務,皆由編輯部依據PTT、Dcard等論壇評價及官方資訊進行排名。(2023-01-16更新)
M.2介面算是 mSATA 的後繼規格,同樣都以小巧的體積為主打,並且除了 SATA3以外,還有 PCIe Gen 這種規格可以選擇,再加上其支援新一代的 NVMe傳輸協定,傳輸速度已比 mSATA介面還要快上許多。雖然在剛推出時常出現因過熱導致效能不佳的案例,但隨著主機板與各項零組件的製程更加精進,這類狀況已不常見,M.2 SSD 也因此成為目前主流的儲存媒介之一。
即使 SATA規格在短時間內尚難以被取代,但由於 M.2介面是直接內建在主機板上,有許多筆記型電腦或超小型電腦主機為了縮減體積,幾乎都已內建這類型的 SSD。雖然 M.2 SSD 推出的時間不算久,但在效能表現上可說是數一數二,如果對系統載入速度不太滿意的話,不妨購買來安裝看看。
首先要來說明如何辨識 M.2介面SSD 的各項規格是否符合需求。由於若要細說的話將會牽涉到相當廣泛的要素,因此本文僅說明購買前需了解的重點項目,相信只要留意以下要點,就能順利篩選出適合自己的商品。
M.2介面SSD硬碟有兩種規格,分別是 PCIe NVMe 及 SATA3 。由於各自的端子形狀不同,原先在早期的主機板上無法混用,但自從廠商調整相關規格以後,能支援這兩種類型的 M.2插槽逐年增加。為了避免購入規格不符的 M.2 SSD,建議在挑選前先詳閱家中電腦的說明書,並確認主機板相容性。
這兩種規格最大的差異在於傳輸速度,以最新的 PCIe Gen4×4來說,其頻寬是7.88GB/s,而 SATA3是6GB/s,理論上前者讀寫跟寫入資料的速度會比較快。雖然一般使用者可能感覺不太到其中的差距,但若時常進行大容量檔案讀寫,建議還是選擇 PCIe Gen4會更為適用。
另外要注意的是,由於 M.2介面跟主機板貼在一起,如果裝設位置不佳,除了自身發熱以外,還會被 CPU 以及顯示卡的溫度影響。雖說目前大部分主機板都有附一個 M.2散熱片,但如果還是擔心會因為過熱導致損壞的話,不妨自行選擇標榜散熱效果更強的款式。
在 M.2介面SSD硬碟的規格中常常會看到「2280」之類的數字,這代表商品的尺寸大小為寬度22mm、長度80mm,除此之外還有「2260」、「2242」等不同的類型。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尺寸是2280,幾乎所有主機板都會支援,如果沒有特殊要求的話,只要挑選這類款式即可。
至於較小型的 M.2 SSD,除了一般主機板會向下相容以外,還能提供給有特殊需求的電腦使用。由於其比較偏向商業用途,不但生產的廠商較少,整體價格也居高不下,因此在購買時記得確認相關規格。另外因為每塊主機板上的 M.2插槽位置都不太一樣,如果要額外搭配顯示卡或音效卡的話,建議先確認插槽位置,以免被這些零組件阻擋導致無法順利安裝。
跟一般硬碟一樣,M.2 SSD 也有容量大小之分,可以依照個人需求挑選適合的類型。舉例來說,若單純只想要當作系統碟使用,128GB 已經綽綽有餘,但想要多存放一點音樂或照片的話,挑選256GB 以上的商品會比較保險,尤其目前256GB 剛好是性價比最高的級距。除此之外,也不妨考慮搭配2.5吋 SSD 、外接硬碟等價格實惠的大容量儲存設備以增加空間,運用彈性會更高。
至於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導致需要安裝大量軟體或遊戲的話,則可以購買500GB 甚至1TB 的 SSD 來安裝。當然,容量越大的 M.2 SSD 價格也隨之高漲,因此在購買前釐清用途與預算才有助於挑選到合適款式。
NT$1,570
採用 PCIe Gen3規格的「FireCuda 火梭魚 510」主打絕佳的耐用度與極快傳輸速度,經測試後最高可以連續運作180萬個小時、並可寫入3,600TB 的資料,而最高讀取以及寫入的速度也都超過3,200MB/s,在同類型商品中擁有相當頂尖的效能。不僅如此,它還提供了5年有限保固與可選購的資料保護方案,可說是非常有保障。
可惜的是由於容量上的選擇較少,對需求較低的人來說比較不友善。此外,它雖然瞄準高效能電腦市場卻無附上散熱片,即便許多主機板本身多有附,但如果特別在意運作溫度,還是要有多花一筆預算的心理準備。
NT$899
為了提高運作時的穩定度,ADATA 威剛推出的 M.2介面SSD硬碟特別採用 LDPC ECC除錯機制,避免資料在寫入時出現問題,並且還支援 E2E資料保護與 RAID技術,可以隨心所欲地規劃符合個人需求的運用方式。最貼心的是包裝內還附贈簡易散熱片,只要貼在 SSD 上就能有效發散運作時的熱量,大幅增加穩定度與產品壽命,很適合對零組件散熱效率有所要求的使用者。
不過,雖然其帳面上的規格十分強大,但記憶體顆粒由多家廠商配合製作,因此很難掌握品質。不僅如此,近期甚至傳出了主控晶片降級的傳聞,雖然在效能上的影響很少,卻降低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感。
NT$3,190
擁有富有質感的外包裝再加上純銅全包覆式的散熱片,GIGABYTE 技嘉推出的 M.2介面SSD硬碟看起來誠意滿滿。而在外觀之外,它最驚人的便屬效能表現,除了可以透過「超額配置技術」在讀寫時預留空間、增加傳輸的穩定度與速度以外,也是少數支援 PCIe Gen4的商品,再加上最高可達超過4,000MB/s 的讀寫速度,很值得追求最新技術與規格的電腦玩家嘗試。
由於使用最新的技術規格,在價格上自然也比較突出,不過目前除了 AMD Ryzen 3代、5代之外,像 Intel 最新的第11代處理器,也開始能完整支援原生 PCIe Gen4,想獲得更高速體驗的話不妨嘗試看看。
NT$1,290
對於使用者來說,SSD 的基本效能是最重要的考量依據。這款商品除了運用 PCIe Gen3規格以外,也支援 SLC Caching 以及 DRAM Cache Buffer 技術。再加上最高可以達到3,000MB/s 的讀寫速度,並符合 NVMe1.3標準,在各種平台上都能擁有最佳表現。除此之外,其進階加密與錯誤校正機制等各種安全防護機制也一應俱全,能避免資料因突如其來的意外而損毀。
除了效能規格都在水準之上以外,其散熱片兩側設置的 RGB燈條還能支援各種品牌的燈效軟體,讓使用者依照個人需求打造客製化的效果,將電腦化為家中最絢麗亮眼的明星。
NT$3,220
一向以儲存媒體為主力商品的 WD,將硬碟系列以顏色區分出不同用途,這款俗稱藍標的 M.2介面SSD 不僅在讀寫檔案時非常穩定,而且消耗的電力也很低,主要提供給沒有特殊需求的一般電腦用戶。雖說它的最高傳輸速度跟其他款式相比並不突出,但其實以正常使用來說幾乎感覺不出差異,因此受到不少電腦DIY玩家的青睞。
而儘管它屬於系列中最基礎的款式,但也應當足以應付日常需求了。再加上其兼具優良品質及親民價格,如果想要幫家中電腦添購 M.2 SSD 預算卻不太充裕,可靠且超值的藍標將會是個好選擇。
NT$3,690
KINGSTON 所推出的 M.2介面SSD 在包裝內附上了複製軟體,可以將硬碟內的資料原封不動轉移,如此一來在重灌系統時也不需要再重新安裝各種軟體,輕鬆節省了時間與精力。並且因其主要採用 NVMe協定,不管是桌上型、筆記型電腦或伺服器都能輕鬆安裝,大幅提高讀寫檔案的效率。
最吸引人的是這款商品不但擁有自動加密的功能,而且完整支援 Windows 與 McAfee 等軟體廠商的加密技術。功能完整的安全性套件可以有效保護硬碟資料,對於商務人士來說是非常稱職的優秀幫手。
NT$3,090
WD 運用各種顏色來區分旗下硬碟的用途取向,其中俗稱「黑標」的商品屬於旗艦級款式,專門用來滿足電競與各種專業領域需求,不但透過高階控制有效管理頻寬,就算長時間進行讀寫也能保有穩定的使用體驗,而且具備極佳耐用度;SN850作為前幾款踏入 PCIe4.0規格的 SSD,更擁有大幅超越前代的連續讀取與寫入速度,讓應用程式載入更加快速。
除了強大、可靠的效能以外,還很貼心提供了內建原廠散熱片的型號,若主機板本身沒有散熱盔甲時不需要再額外購買;若想替 PS5添加 SSD 的話,只要挑選有散熱片的版本就能無痛升級,是遊戲玩家的好夥伴。
NT$2,390
進入 PCIe M.2 SSD 時代以後,也許有很多人對於在傳統硬碟時代就已躋身前段班的 SEAGATE 印象不深,但其實這個品牌一直持續推出具備優質效能的商品,當然也包括這款 FireCuda 530,不但擁有就算在 PCIe4.0規格中也名列前茅的讀寫速度,再加上內附外觀簡約的散熱片,安裝在主機板上時看起來相當有質感。
最貼心的是包裝內還附贈專屬的資料救援服務,不需要額外購買,如果在3年內因為硬碟損壞而無法讀取資料時,只要送回原廠就能嘗試救回內部檔案,在儲存重要的的資料時相對安心。
NT$1,388
SAMSUNG 身為國際知名的品牌,旗下的 M.2介面SSD硬碟的表現當然不會令人失望。它除了有250GB~2TB 多種容量可以選擇以外,從顆粒到主控晶片全部採用原廠設計,在相容性上面遠勝同類型款式;而且為了加快傳輸速度特別簡化晶片的工作流程,大幅縮短各零組件間的溝通時間,創造出毫無延遲的高效能體驗,可說是具有絕佳效能的傑出商品。
為了滿足各領域的使用者,其在讀取跟寫入資料部分都下了許多工夫,經過實測在持續讀寫時表現穩定,不會因為快取記憶體滿載就大幅降速。如果需要長時間大量傳輸檔案的話,或許可以考慮看看這款商品。
NT$1,480
若注重整體效能的話,許多自組電腦玩家都會選擇 WD 黑標系列的硬碟,而此款 M.2 SSD 自然也承襲了其深獲好評的優質效能。目前在市面上可以購買到附加散熱片的款式,安裝在桌上型電腦後不僅能大幅增加散熱效率,其讀取及寫入速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可以縮短傳輸檔案的時間;除此之外,由於採用品質極佳的主控晶片與顆粒,故障率也極低,著實是一款可靠又耐用的商品。
除了硬體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十分突出以外,其專屬軟體上特別設計了遊戲模式功能,用於解除 SSD 的低電壓模式,讓硬碟可以全速運轉以享受毫無延遲且不冷場的絕佳體驗,對重度遊戲玩家來說想必吸引力十足呢。
了解該怎麼選購、以及市面上有哪些商品以後,各位是否還有一些其他的疑惑呢?以下列出幾個使用者可能會有的問題,並邀請了專家解答,希望能為大家排困解難。
A:首先,可以在 M.2 SSD 產品外包裝上,看到官方標註的讀寫速度,像是 UP TO 3470MB/s READ 這類的字眼,而讀取速度,就是上面所寫的 3470MB/s (理論值)。
如果是 Windows 系統的話,可以下載「CrystalDiskMark」這套軟體來測出 M.2 SSD 的讀寫速度;如果是 macOS 系統,則可從 App Store 下載「AJA System Test Lite」來測試。測出來的數值基本上都會與官方所標註的數值相差不大,但還是有可能會因為平台不同,而有不一樣的結果喔!
A:其實沒有一個精準的答案,因為隨著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使用情境不同,M.2 SSD 也會有不一樣的壽命表現,但以一般正常使用來說,使用個3~5年是沒問題的。
A:M.2 跟 SATA 最主要的差異在於 M.2 SSD 有兩種類型,分別為 SATA 架構與 NVMe 架構,其對應的 M.2 接口也不相同;而 SATA 只有 SATA 一種架構。此外還有一個差異是速度,NVMe 架構的 M.2 SSD 走的是 PCIe 通道,所以傳輸速度相較於 SATA 架構的 SSD,會來得非常快速。
M.2介面SSD硬碟因具有快速而穩定的優點,時常被搭載於中高階的電競電腦或筆電。而若想獲得更良好的遊戲體驗,則不妨搭配其他針對遊戲與電競而開發的週邊配備,讓電腦性能更臻完善。以下文章精選了多款電競電腦配件,有興趣的話歡迎點擊連結參考。
這次介紹了許多 M.2介面SSD 的選購要點及推薦商品,是不是對這類在儲存媒介中,傳輸速度最快的零組件有更多瞭解了呢?不管是追求電腦效能,或是想組裝既省電又體積輕巧的電腦主機都沒有問題。趕快找到一款符合自己需求的 M.2 SSD,享受毫無延遲的暢快體驗吧!
購入文中商品,mybest 將獲得部分收益。
商品介紹參考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毛巾、衛生紙、防蚊・殺蟲家電
電視、按摩家電、其他家電3C電子・影音
影音AV配件、藍光・DVD播放器、擴大機相機・麥克風
腳架、數位相機・攝影機、單眼相機美妝・保養
美甲・指甲彩繪、指緣保養、護膚・身體護理健康・美容
香水、健康用品、日常護理食品
品牌食品、豆製品、麵類・義大利麵飲料
酒類、蔬果汁、茶飲廚房用品
酒器・酒具、廚房收納、茶壺・茶具服飾・時尚
錢包、夾克・風衣外套、男士內衣褲鞋類
鞋用保養・配件、童鞋、男鞋手錶・飾品
太陽眼鏡、髮飾、手錶母嬰・兒童用品
奶瓶・副食品工具、兒童餐具、孕婦・產婦用品家具・家飾
床包・床罩、其他收納用品、櫥櫃・展示櫃興趣嗜好
畫具、打擊樂器、其他樂器・配件戶外休閒
登山用品、戶外服飾・配件、烤肉架・焚火台DIY・工具百貨
戶外家具、農事・園藝工具、電動工具運動用品
其他運動用品、瑜珈用品、健身用品寵物用品
貓咪用品、熱帶魚・水族箱、鳥・小動物用品書籍・影視作品
工具書・自我成長、參考書・題庫、雜誌遊戲
Switch周邊・配件、遊戲機配件、Xbox One遊戲汽機車
汽車百貨、機車用品、汽車禮品
其他禮品、母親節禮物、父親節禮物居家設備
蓮蓬頭、馬桶・馬桶配件、淨水器手機
手機周邊、iPhone・iPhone配件、手機音樂
華語歌曲、樂團・團體歌曲、其他音樂應用程式・App
遊戲App、生活App、音樂App保險
人身保險、財產保險信用卡・電子支付
信用卡、優惠信用卡、旅遊信用卡服務
健身房・運動中心、補習班・留學、住宿・訂房其他
其他